我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还有用先自污再反诬别人这种手段来搞政斗的清官
郭推官指责你包庇石知府,还真是一点也不错,这不是包庇又是什么”
“我不是这个意思”李钦差斥道。
于是林大官人更不屑了,嗤声道“就没见过你这样敢做不敢当的,退一万步说,就算石太守是清官又怎样
我大明现在所需要的,是这么一个两个清官吗
如果论起清官,谁还能比得过海瑞但一个海瑞对我大明又有什么用”
林大官人这骇人听闻的暴论,让李世达瞠目结舌。
就是贪官也不会说“清官无用”这种话的,说是颠覆三观也不为过
看林泰来对死者还是不依不饶的敌视态度,无法利用死者博取同情分,李世达也没法再说什么了。
这时候,郭推官走了过来,就开始禀报情况。
他朝向角度很微妙,似乎同时面对李钦差和林千户。外人猛一看,也不知道到底是向谁禀报。
“经过现场勘察,以及走访验证,基本可以确定,石府尊的直接死因是自缢。又经过搜查,没有发现相关遗书。”
林大官人似乎有点不满意的说“就算没有遗书,不能伪造一份么”
郭推官下意识的回复说“是下官疏忽了。”
林大官人便训话说“下次记得改正”
郭推官愣了愣,下次这种事还有下次
李钦差又感到,自己的人格和智商双双被侮辱了。
郭推官赶紧停止了与林大官人的不正经对话,又对李钦差请示道“此事究竟如何定论,还请钦差负责上奏。”
李世达这个钦差的职责就是调查石知府的,所以肯定还是要由李世达来负责上奏。
李钦差沉默了片刻后,长叹一声道“府库账目不清,引发饥民骚动,具有嫌疑的石太守为此而自尽。”
钦差大臣的这个定论,已经尽可能委婉了,给同道一点最后的体面。
这就是切割,与黑点人物的切割。他明知道石知府是无辜的,但只要他没能力帮石知府洗白,就只能别无选择。
大部分事情都是在他来到苏州后发生的,所以他这个钦差也要担责,但责任就会小多了。
不然的话,敌对势力就能把事情定性为钦差大臣故意包庇知府,为贪污和民变负责,然后一起领罪。
如果把苏州城搞乱了,影响到六分之一的漕粮,弄不好掉脑袋的。
“行,就请李钦差这样上奏吧”林大官人稍加思索后,也同意了。
李世达有点装逼的说“本院事了,准备离去,他日有缘再见。”
虽然他这次输了,但输人不输阵,还是要维持住败者的风度,不能让敌人小看了。
三日后,钦差大臣料理完石知府的后事,准备离开苏州城这个伤心地。
站在姑苏驿外面的大码头上,李世达最后回头望了眼苏州城的城墙。
这次到苏州城当钦差大臣,可能是他人生当中最惨痛的失败经历。
他十九岁考中秀才,二十三岁考中进士,如今不过五十二三岁,就已经是正二品部院,人生大都是坦途,什么时候遭受过这样的耻辱
本来想着到苏州城造势,掀起针对首辅的惊涛骇浪,在连锁反应之下,自己就可以去京师出任尚书或者都御史,一展胸中抱负了。
没想到不但没有造势成功,反而被敌方更大的惊涛骇浪直接拍在沙滩上了。
虽然忍痛断尾求生,让已经死掉的石知府背了最大的黑锅,但是自己的完美履历也染上了污点,至少几年内没可能进步了。
正当李钦差为了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哀伤,甚至想作诗一首抒发郁郁之情的时候,忽然看到,又有不知多少百姓,训练有素的从不远处胥门冲进了城内。
虽然李钦差即将离去,苏州城的事情和他已经没关系了,但还是从好奇的问道“又发生什么了”
左右随从便去打听了,不多时,就急急忙忙的跑了回来,叫道“不好了”
等近了又继续说“这些百姓,又去冲巡抚察院了”
李世达“”
为什么苏州百姓又又又去刷李巡抚这是第三次了吧
李巡抚上辈子到底造了什么孽,才会被这样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