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现在林泰来只能为了反驳而反驳,无论顾宪成什么观点,站在反对方就行了。
“此女虽然生来是完璧贞洁之身,但初生的她并不知道这是好是坏,这就是本性的无善无恶。”
顾宪成又答道“你把此女打得昏迷不醒,她现在并没有任何意识,也不知道自己是好是坏,但是并不影响她初生时身体的完璧贞洁。
与此同理,人性本善乃是客观存在之天理,并不因为人的自我认知而变。
孟子曰,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这就是人性本善”
几个回合下来,顾宪成似乎逐渐占了上风。
“你这是诡辩”林泰来忍不住吐槽说。
顾宪成冷冷的说“出来混,讲得出道理就讲,讲不出道理就认输。”
林泰来深深吸了一口气,绞尽脑汁的重新组织语言说
“你认为人的本性全都是本善,就好比女子天生都是完璧贞洁,那么各人之间的本性又有什么区别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一个近字。
孔子之所以说性相近而不说性相同,就是因为孔子认为,人与人在本性上并非完全一致,存在着差异。
所以你所主张的人性本善,与孔圣人之道相违”
顾宪成“”
林泰来咄咄逼人的问道“伱说孟子,而我搬出孔子,请问阁下如何应对亚圣和圣人谁大谁小”
“你这是诡辩”顾宪成怒道。
林泰来冷冷的说“出来混,讲得出道理就讲,讲不出道理就认输。”
到了这个份上,输不起的顾宪成不可能留出余力了,火力全开的说
“孟子虽窥见人性之根本所在,但却仅以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四端以及孩童之爱亲敬长证之。
所以孟子在表述方式上并没有彰显出性本善之源,只是以情验性,进行表面论证。
而性善本原在天道,岂能完全拘泥于孔孟乎”
林泰来继续反驳说“既然你说天道,可天道本是无声无味、无形无状、不可明言的,故不可用经验层面的“善”来规定和表述。
如果你说性体源自天道,所以也该是不为善、恶所限的,是无善无恶的。”
顾宪成又诘问道“既然心学以无言性,为何还要强调加上善和恶
所以心学还是认为无比有更高级,以无这个本性来包括有,故而善、恶皆出自本性。
这种思潮模糊了善恶之别,等同抹杀了善如果这不是异端,还有什么是异端”
林泰来叹道“不以凡人所认知的善为善,而以无善为善;不以去恶为究竟,而以无恶证本来,然后可言诚正实功,而收治平至效。”
顾宪成厉声道“坏天下教法,自阳明无善无恶之言始
古之圣贤,秉持世教,全靠对性善的信仰常在。故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