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得没错,儿啊。\"
在何恪的内心,母后昔日是位睿智的决策者,然而为了孩子们,她渐渐退居幕后,无论何世民如何抉择,母后都会顺从,哪怕牺牲自己的意愿也在所不惜。
他已经准备好接受责备,因这件事让何世民颜面无存。那些精明的大臣一旦深思,便能洞察何世民的险恶用意。如今何世民处于困境,何恪确信母后也明白这一点,毕竟在儿子眼中,母后始终是夫唱妇随的典范。
\"你觉得我会责怪你吗?\"
杨妃为吴王斟满一杯灵茶,屋里其他人悄然退去,母子俩得以享受难得的交谈时刻。不能让任何人打扰,上次有机会时,杨妃已阻止何恪与何乐为争斗,但他仍抵挡不住诱惑,结果在京都失了面子。
此番又被何世民推上战场前线,杨妃虽不看好,但见儿子跃跃欲试,不亲自去前线,何来平息内心的渴望?
杨妃虽未预见战败,但她深知儿子无法战胜何乐为,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此刻让何乐为知晓这份情谊,对吴王而言,已是最大的胜利。
\"母后的意思是?\"
吴王一时未能领会母后的意图,要知道,他的母亲是前朝公主,自幼机敏过人,尤其在政事上,洞察秋毫。她历经两朝,见识过诸多权谋,绝非寻常妇人所能比拟。
\"你应当退出这王位之争,自你诞生之日,你与这王座便无丝毫牵连。不论是房玄龄还是长孙无忌,他们都不会容忍你坐上它,因为你的登基,将威胁到当年反抗大隋帝国的所有人的安全。故而,无论你怎样挣扎,你与这王座始终无缘。\"
这话已重复多回,杨妃宁愿她的长子如小儿子般每日沉迷于欢宴之中,反正身为帝王之子,只要不触犯天条,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也许皇上还会为此感到欣慰。
然而,她的长子过于出色,朝中有些大臣欲借此将他推至风口浪尖。这些人并非真心辅佐吴王,他们只是在朝廷失去了靠山,必须为自己打造一个新的庇护所,而吴王就成了他们的目标。
\"以往我曾应允过你,但内心深处始终抱有一丝幻想。也许这次,我该彻底放下,我的生命是他所救,我不会再与他争斗。我也明白他是个仁德之人,未来不会太过为难我们母子。\"
回忆起在北方养伤的日子,何乐为的悉心照料确实对得起叔侄之情,尽管他们并非亲生,却仍能如此付出,实属不易。
\"你能有这样的觉悟是好事,先在京都静养一阵吧。接下来的日子,我们母子恐怕要体验人情的炎凉了。\"
杨妃无奈地说着,她自己已不在乎,但对于两个正值青春的儿子,情况则大不相同,若是被人冷落,他们恐怕会惹出麻烦,京都或许又将掀起一番风波。
\"娘娘。\"
母子俩正交谈时,门外的总管太监进来禀报,他是杨妃身边的老仆,不论娘娘地位如何,始终忠心耿耿。要在后宫立足,若无老臣扶持,很多事情难以办到。
\"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