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朝廷交租,或是给贵族交租,还不都是交租。”
虽然那天太子惹李世民不快,但他的气现在也消了,有机会出来走走,他愿意好好的教导太子。
“朝廷均田分地,你们没授田”
“哪有地可分啊,地都在那些名门贵族手里呢,就算改朝换代,有些贵族官员没落倒下了,但也有新贵起来,这地也不过是从这贵族换那贵族手里,就如现在这千亩庄子,不也是从裴相公换到武相公名下吗,朝廷难道还会把这么宝贵的地拿来分给我们
理由也是很简单,入籍成了良民,也就成了课户,负担反而会更重。
老汉看着承乾,笑道,“你是粮铺的小伙计吧,少见识啊,谁愿意去边疆啊,那跟流放有什么区别,别说一地分百亩地,就是分千亩地我也不愿意去,那些边疆的地就算分的再多,能有命活下来吗,能安稳吗
“其实我们也不愿意分。”
武怀玉与皇帝、太子一行人轻车简从,微服私访,
皇帝让随侍大队侍卫们留在后面,仅带部份随从便衣微服,打算私访下民情,他还特意告诉太子,“为君王者,不可高高在上,必须得深入民间,体察民情,了解百姓生活疾苦,这样才能成为圣明之君,
要是大队侍卫前簇后拥,又哪还能见的到真正的民情。”
真正愿意去边地的,其实反倒是那些豪强大户们,派支房庶出等过去开荒,但人家条件可比普通百姓强的多。
靠近庄子,便看到许多百姓挤在庄子前,这些都是原来樊家庄子的佃户,樊家这个千亩庄子,原来地都是佃租出去,樊家庄子一左一右有两个庄子,据说以前都是隋末流民,后来落户到此,给樊川的地主们打短工,其中一些表现勤快本份的,就成了长工,有些甚至还佃租到了地,成为佃户,
就算分,那也是先分给官吏、禁军们,怎么也轮不到我们的。”
李世民带着承乾,又去跟一些村民聊了聊,
倒不如给贵族们做佃户,干脆连户籍都不入,也就免了那些租调正役,虽说乡里也还会有些摊派是逃不掉的,起码大头不用拿了。
“我是长安一粮铺的,下乡来看看夏粮,听说这里换了主人”
到了樊川后,他搭了个简易的窝棚,然后给地主干活,任着忠厚勤快在这里立住脚,后来他用两斗小米带回来一个死了老公的流民女人,那女人的公婆收了两斗米,便让他把女人带走了,一个男孩被留下,但丫头让女人带着跟他。
郑老汉也没嫌弃,高兴的把女人和小丫头带回自己草棚,凭着辛勤的汉水,他后来成了地主家的佃户,佃到了稻田,从开始的牛马耕具甚至口粮都用主人的,只能分极少的粮,到后来慢慢的置办起各种家伙事,分成也渐多。
郑老汉家所在的上村,离庄子很近,整个村子一百多户,有好几百口人,整个村子挺简陋,多是草棚和简陋的靠山窑,
村民们的衣服基本是打着补丁的,夏天基本光着脚,孩童们更许多光屁股的,村子里的卫生条件也不怎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