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敢不敢硬气点
乍一听好家伙,李定安下出笼,偷冷饭,还是当着主顾的面
这东西明明能值两千万,他却告诉权英价值不高
但转念一想,真就价值不高。
因为拍卖行的主要客户群体是普通的古玩爱好者、收藏者,这些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不是不高,而是完全没有。突然一听“蒙古瓷”什么玩意
所以要想拍出高价,必须得从头开始宣传,从头开始炒作,过程太漫长,东西又太少,所以怎么想都不划算。
但博物馆等机构却不同,越是新奇的东西,他们越喜欢。
然后,再看看国博和故宫对于一级最高级别馆藏文物的要求
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或某一个时代的历史的代表性文物;
能反映民族生产力发展、生产技术进步、科学发明创造的代表性文物。
能反映民族历史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代表性文物
看,这些蒙古瓷,是不是都能“反映”
而且这东西烧的本来就不多,面世的更少,不但能“代表”,代表性还极高。
你说国博和故宫要不要
其实权英也想到过,要不要收下来,卖给博物馆,但之后又想到其中的不稳定因素太多,耗费的精力也太多,所以她放弃了。
李定安之所以能这么轻松,是因为他与这两家已经建立了极为良好且坚定的合作关系,何安邦和吕本之对他的感激和信任度更是高到离谱。
石经、陆小曼的箱子,长明灯都不提,只是这次春拍,他为国博、故宫挽救了多大的损失
所以,出于对李定安的信任,吕本之问都没问“东西的品质怎么样”。又因为他够专业,知道这东西能值多少钱,才能张嘴就给到两千万。
但凡换个人,但凡不是李定安快别做梦了
懂的都懂,比如权英,除了羡慕,就是佩服。又比如艾力,已经开始盘算怎么和李定安打好关系了。
够专业只是其次,关键是他的这层关系网真的好眼红
不懂的也没必要解释,比如周世明,比如其他三位鉴定师。因为解释了也没用,该怀疑照样怀疑,该嫉妒照样嫉妒。
这样的,李定安理都懒得理,挂完电话就开始看其它东西。
只是第一眼,他就被几样东西给吸引住了。
比如有两对石锁,每只都近一百斤重,还是用寿山石雕琢成的,应该是载漪年轻时用来打熬力气的。
这个还好说,但旁边那一对石鼓,委实让他开了眼界。
普通的汉白玉,长宽近一米的石座,刻着祥云铭纹,中间是石鼓,上头又蹲着一头麒麟。
不出意外,当年,这东西应该立在载漪的端王府门口。
问题是,这玩意高近一米五,少些也有两三千斤,载漪出于什么样的心理,把这玩意拆了下来,又怎么运出去的
就挺离谱
端详了一会儿,李定安又开始看料器和玉器。同样的,都是权英和艾力挑剩下的,不过品质还行,差不多又能值一千万。
见他看的认真,艾力又凑了过来“李老师喜欢玉器”
“还行”
“其实比这好的玉器还有好几样,而且品质相当高,不过我去的时候,已经被中间人挑走了如果李老师感兴趣,我可能带你去看一下。”
“也在xj”
“对,就在q”
李定安顿时来了兴趣,稍一琢磨,又看了看权英。
毕竟怎么说,他都是权英请来
“别看我。”权英浑不在意“你想买就买”
也对,只是几件玉器而已,根本入不了她的眼。
“那就麻烦艾总,代为联系一下”
“李老师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