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蒙古瓷只能提鞋
恭勤不倦,是乾隆御宝
包括何安邦,吕本之,都使劲的回忆着,却死活想不起来。
故宫里倒是有座倦勤斋,也是乾隆时所建,但并不记得有印玺的记载。
也是因为留存的相关资料太少,而乾隆的印章又太多除了这位,再没听过哪位皇帝的御宝有两三千方之多,而光是鉴赏字画用的,就有三百余方。
要不然怎么叫盖章狂魔
哎不对啊
杨丽川反应过来,看着马献明“李老师当时是指着印鉴给你说的”
“对”
“那你还说可能,应该,不出意外”
“我倒是想说绝对,但也能认得才行”马献明撇撇嘴,“除了章,上面全是满文,给你行不行”
“哦对,还是从伱们故宫的资料库里查到的嗯,李老师让方志杰搜出来的”
杨丽川顿时就红了脸,咬牙切齿的瞪着马献明。
李定安连忙打岔“是几张满文的戏词,为乾隆御鉴钦定的宫廷连台戏昭代萧韶,上面就盖着这枚章当年寿安公主远嫁奈曼部,陪户中就有专演这出戏的戏班,我就想查查这批蒙古瓷是不是也融合了戏曲文化”
众人一怔,继而默然。
满文的那没事了
说实话,就连故宫里,精研满文的研究员也已不剩几个,堪称硕果仅存,一般的馆员不了解很正常。
而稍一顿,杨丽川眼睛一亮,看着吕本之“吕院,倦勤斋是不是就是乾隆专门修来听戏的”
“对,就是戏园子”
“我们暂时还没发现相关的印鉴记载,也没有与之相关的满文的戏曲资料,对吧”
“对嗯”
吕本之眼睛一亮之前确实没有,但现在呢
“定安,那几章戏词存放在哪”
“看索引,就在倦勤斋的相关目录里”
哈哈又是新发现
等于又发现了一枚新的乾隆御宝,更填补了倦勤斋相关历史及清代戏曲文化空白。
打个比方满语的杨家将清代宫廷大戏昭代箫韶就是由其改编听过没有
没有吧
对考古界和文化界来说,这是妥妥的新课题,还是谁都抢不走的那种。
吕本之“腾”的站了起来,“定安,这画别卖”
啊
稍愣了一下,该反应的都反应了过来。
啧啧
既便这幅画真是仿的,但有了这枚新出世的印鉴,也铁铁的成了珍宝。更何况,乾隆御鉴之作,怎么可能是赝品
何安邦也来了兴趣“谁画的”
李定安没含糊“王翚”
“哎哟”
丁立成一声惊呼,一拍脑门,“啪”的一声,很是清脆,“我就说来着”
杨丽川也是恍然大悟“怪不怪怪不得”
此时再想,刚才两人一个说的是“技法好似是一脉相承”,另一个则说的是意境与王时敏大相径庭,却又好像兼四王之长”
王翚是王时敏和王鉴的嫡传弟子,而王时敏死后,四王之一的王原祁,也就是王时敏的孙子又随他学画。
等于这四个人全是同门,这画风可不就是一脉相承,王翚自然也就兼“四王之长”。
“确定”
“当然确定”
“就这一枚印章,就足够我们研究三两月了吧”
“不止,没听李老师还说有满文戏词肯定要重启倦勤斋的研究,这可是建筑考古,少些也得以年论,估计部里都得派人参与”
“哎哟,李老师这眼光,还是一如既如的准”
而此时的金教授也终于算是明白了,为什么李定安只是个学生,却能负责具体项目,与国博和故宫合作研究。
也明白了吴湘说的那句“我、吕院、马所、杨主任都在给他打下手”的具体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