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要说到工艺了,因为仿造者没时间一脚一脚的去踩人力织机,不然给他一年他也纺不出来这么大,做工还这么细致的地图。所以只能用机械动力纺织,也就是我说的机织。
但是,天然蚕丝比较脆,也远不如人造丝光滑,而当时没有电脑编程,电力纺机只能设置固定的力量值,做不到收放自如,没办法一时紧,一时松。所以一些连接点,或是忽浅忽深、忽细忽厚的地方如果用蚕丝,一拉就会断,就只能用更坚韧的人造丝
但四周却不一样,这里属于地图之外,没有丘岭、没有山脉、没有江河简而言之,这里是平的,也就是纺织中所说的平织,用蚕丝和机器就能办到。”
是这样的吗
这已是属于相当专业的纺织学知识了,教授和专家门只懂古玩,只懂鉴定,还真就是门外汉,所以下意识的看了看赵永江。
赵永江没说话,脸上也没什么表情。其它人也就知道,他这等于默认李定安说的一点都没错。
那剩下也就好推断了,比如为什么到现在没人发现。
因为人造丝大都用在连接部分和纹路交汇的地方,要么被蚕丝覆盖,要么与蚕丝混合,不把地图拆散,或是用火烤之类的方法,还真就不好分辩。
问题是,这样的东西谁敢拆,谁又敢烧
更关键的是,到建国后,这东西大部分的时候都处于密封状态,外面不但有玻璃框,内层还有透明的隔绝材料,等于隔着好几层东西。
至少绝大部分的杂项专家没办法做到只用眼睛看,就能看出一块布中哪几根是人造丝,哪几根是天然蚕丝
“意思就是这幅地图是民国时期织的”
“对大概时间是1925年左右,用的是日产的第一代电动铁木纺织机。包括人造丝同样是日产”
“1925年以当时的机械工艺,能纺到这么细腻,这么精致”
“比这更为精致的都有民国著名企业家,纺织家都锦生于1925年的织锦江山万里图。这幅画的底布、经纬线全用的是人造丝,机器用的也是第一代日产电动铁木织机织锦现在收藏在js省博物馆
还有一幅宫妃夜游图,用了一半蚕丝和一半人造丝,同样用的电力织机,现在收藏在杭州灵隐寺这两幅网上都有图片,各位可以对照一下”
刚有人想嘲讽,但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这一幅是地图,只求精准,颜色也只有黑、白、黄、灰四种,单调到不能再单调,还真就谈不上漂亮,好看。
而且李定安之前就提过都锦生的江山万里图,也不止一位搜过图片。扪心自问,确实要比这幅地图精美
“那字呢我们反复和京城故宫收藏的皇帝墨宝比照过,没有任何误差而李老师也承认,这上面的四位皇帝的题记都是真迹”
听到这一句,所以人精神一振对啊,地图是假的,但字为什么是真迹
总不能是四位皇帝都活了过来
李定安摇摇头“我什么时候说这上面的题记,是四位皇帝的真迹”
好家伙,说过的话当放屁
连自珍的眉头“噌”的挑了一下“李老师你别不承认,我有录音”
哈明明是一点就炸的性格,没想还挺有心机
“连书记,你放出来”
你以为我不敢放
连自珍当即打开手机,里面传出清晰的对话“我们向故宫借阅了资料,与几位皇帝留存的墨宝反复对比,无论是书法习惯还是痕迹,完相符合”
李定安登时就笑“听到了吧”
你笑个屁,想抠字眼是吧
连自珍眯起了眼睛“书法习惯和痕迹吻合,可不就是真迹”
“真就有区别双勾募法知道吧用线条钩出所摹的字的笔画的四周,构成空心字体,然后填墨其实就是小学时写的描红。
不过这幅地图上的技法要稍微高级一些,他钩的不是线条,而是比照原迹直接制成了有边沿的模具然后又用勾线笔一点一点的描
如果是纸本还比较好认,因为会留下积墨。但地图的底布是织锦,多余的墨汁完全能渗到深处。所以这样写出来的字,你要光看书法习惯和痕迹,当然和真迹一模一样但要说这就是真迹,那是瞎扯淡”
连自珍本能的一愣“不可能”
“其实还是有可能的,鉴别字迹真伪又不是很难,市级的司法鉴定机构就能做。”
李定安又笑了一下,“而且还有更简单的方法这幅地图上使用的墨是民国时期才有的洋烟墨就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李可染等名家最喜欢用来写字作画的那种。
这种墨没其它特点,就两个字便宜因为它的主要成份是石油类燃料燃烧后的残留物嗯,就汽车排气管里的积炭,也是那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