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按计划行事
“干什么都别创业,天天去澳门都没这个败家快”
雷明真的神情异常的认真,“老雷的原话”
呵呵,那只是对你而言。
信不信只要吱一声,雷玉章同志不但举双手双脚赞成,保准还会贴心的问一句小安,钱够不够
看李定安默不作声,雷明真瞪大了眼睛“你玩真的”
“废话”
“那你上次和吭吭和我说的建研究所的事情呢”
“那差不多要到一两年后,还早。再者这次投资也不算大,第一期也就两三千万,就当练手了”
“我还以为好几十亿”
雷明真“嘁”的一声,指了指铜环,“伱还不如专业捡漏呢”
家里干的就是这个,他不要太清楚瓷器这一行,要想成规模、成体系,投资至少也得以“亿”起步,如果还想有竞争力,想要产品有特色,那就要配套相应的研究中心,那玩意更烧钱,亿都打不住。
投资千万级别的,也就刚刚脱离“作坊”的模式,顶多算是乡镇小厂,大多数都是给大厂代工,利润低的可怜。
当然,李定安的研究能力很强,应该沦落不到代工的地步。但投资体量决定利润上限,再折腾,一年撑到头的利润也就二三百万。而这还没有算前期拿地、建厂,购买设备的成本。
凭李犟犟的眼力,随便到潘家园、琉璃厂转一圏,赚的都比这个多
“我还能捡一辈子的漏都说了是练手,练手”
李定安叹了口气,“不过只是初步构思,先跟你们通个气,到时可能需要你们帮忙。”
美术瓷、陈设瓷的竞争核心就两个字特色,能不能赚钱,能赚多久的钱,就要看你的技术和工艺多久会被同行破解、倒推出来。
所以,生产管理必须要用信得过,且相当有能力、有经验的人。
想来想去,就觉得雷明真和陈静姝最合适
“怎么这么突然”
突然吗
“其实从沈阳回来后,我就有这样的念头了”
陈静姝愣了愣,突然就想到了在李定安家里,扑到他怀里说的那句话这可是好多钱
如果不是她闹出了乌龙,现在在这里跑手续、批地建厂的就不会是她和赵雨芳所代表的保力,而是她和李定安
“别多想,压根和薄胎瓷没关系。”李定安笑了笑,“你也不算算,这玩意从研发到生产,得投多少钱进去十个亿都打不住”
再者这本来就是根据林子良的技术推导出来的,之前就有相对成熟的工艺,且不止一家。李定安的这套技术至多也就是比人家先进一点点,所以壁垒并不高。
像景德镇和佛山的那些大厂,如果利用成品反推,迟早都能研究明白。
所以与其给别人作嫁衣,还不如利润最大化。
李定安的目的其实还是镜光瓷,但那玩意研究周期太长,研究投入太大。当是建研保所就得七八个亿,他现在只能望杯兴叹。
不过适逢其会,碰到了技术工艺相对简单的洪州瓷,就想着练练手,顺便再赚点生活费
“那现在需要做什么”
“拿地。正好你要跟当地政府接洽,到时顺便问一问,江弯瓷器厂附近再有没有出售的小厂,有的话就买下来,不需要大,一百亩就可以”
“直接选瓷器厂不行”
李定安愣了一下“那保力怎么办”
“哦,忘了跟你说瓷器厂旁边有一家什么矿业,市政府欠他们好多钱,估计征地有点难度上次接洽的时候,镇政府就问我们,能不能调换。”
哈哈,这不是巧了
薄胎瓷属白瓷,虽然用的是半手工的仿古工艺,但原料的限定因素不多,只要不出江湾镇沿江一带都没影响。
而青瓷不一样,要用老泥,要用古瓷片,所以必须建在洪州窑遗址范围之内。
更关键的是,厂子里本来就有现成的深井和老坑,还有现成的厂房和设备,拿过来就能用,光这些就能省一大笔开支。
“能调剂最好,如果生产青瓷,确实没有比原瓷器厂更合适的地方”
“问题应该不大,那产品呢”
李定安顿了顿“正准备研究”
雷明真绝倒“连产品都没设计好,你就建厂”
“一时半会说不清,不过不用太久,设计成型和工艺完善也就几个月,最多半年就能正式投产”
这是他在极度保守的前提下预计的时间,如果不参与保力研保所的筹建、不盯蒙古瓷的进度、不去学校,完全能缩短到三分之一两个月。
“你行不行”
“废话,不会赚我还不会赔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