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干活
青石金柱,柱枋下雕着五福图。
项志清仰头看了看“康熙时的檐柱,乾隆时的枋额”
李定安点点头“对”
院子里这样的建筑组合还很多,比如廊柱和底座,大边和隔心,斗拱和走獸,宝刹和正脊有新有旧,有明有清,有民国亦有建国初。
轻轻一推,两扇门顺声而开,项志清又瞅了瞅“复合板材”
李定安笑笑“确实有点不伦不类。”
淘宝上两百多块钱一幅,质量很差,估计是老道士换的。
这样的东西也很多,所以陈静姝才觉得这里建的很怪,古不古,今不今。
也是这个原因,才没人把这儿当古建筑,更没人怀疑过里面的东西是古董。
不然,也轮不到李定安
迈过门槛,光线一暗,肃然的气息扑面而来青石祭坛、雕木供台、三清、四御、张道陵、许敬之净明道第一代祖师
三位教授还好,何安邦、吕本之那几位也还行,毕竟知道的稍多一些。但张普生、高胜东和四位同学全愣住了不是朱氏宗祠吗,怎么成了道教神殿
随后,李定安又指着神像给他们介绍
“这是马皇后玉女,这是徐皇后齐天圣母,这是崇祯日光道君,这是周后月光仙子,这是第一代宁王朱权冲虚真人,这是娄妃赣江女水神如净祖师朱元璋和玄武真君朱棣在地下室,其他帝后没有神像,只有牌位,而且都是喻称”
明白了,确实是神殿,但同样也是朱氏宗祠。
何安邦又指了指房顶“那是什么,双龙戏珠”
所有人都抬起了头头顶上,一根两臂合抱都抱不拢的雕梁,不知熏了多少年,下方的烟油已呈滴落状,梁身幽光滑亮,隐约能看到两条龙的纹样。
“对,两边还有三行龙、四团龙,以及祥云、蝙蝠、海水、牡丹”
“九龙得罗”
李定安竖了个大拇指。
清代除了皇帝,能穿明黄袍的只有道士和和尚,建筑能刻龙样雕饰的,唯有道观和寺庙。
比如龙虎山张天师的十七龙纹大洞仙衣,以及立在龙虎山上清宫外的庙阙,同样是十七条龙。
黄氏修的是净明道,在清代已属正一教,宗门主持也能称天师,可穿明黄仙衣,门外也可立龙柱。
有没有龙样法衣不知道,有没有建过龙纹阙柱更不知道,如今就剩八道雕龙的大梁。
四道在这里,另外四道在他刚刚睡觉的那间房子里。原本也可以刻十七条,但黄氏以示敬畏,每道梁上都雕了十六条一正龙,七行龙,八团龙。
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刚好一十六。从他到崇祯的大明历代帝王加起来,刚好也是一十六。
十和六拼起来,刚好是个朱。
所以,想不佩服都不行
吕本之也仔细看了看“梁是什么材质”
“楠木”
“金丝的吗”林思齐小声嘀咕,“怎么没被人偷走”
“薰成这样,不刮开油烟看,没人能认得出来。再说就算是金丝楠木也不算贵,划不来偷”
“多少钱”
“一方一两万吧”
林思齐算了算,又点点头“确实不贵”
其他三位同学却一脸古怪林师姐,他怎么说,你就怎么信
一方一两万指的底径不超过四十公分的木材,然后每宽十公分价格就会翻一倍。
但你看看这根有多粗
八十公分以上。
每多一百年,价格又会翻一番,而且指的只是普通材料,但这又是什么
雕梁啊大姐,这是古董、古董、古董
你就没琢磨琢磨项教授刚刚说的那句康熙时檐柱,乾隆时的枋额
佩服林思齐之余,谭宏光又数了数这是典型的明清殿阁式抬梁构架,大梁就有四根,另外还有檩、柱、椽、栿,以及额、枋、檐、榑支撑件和结构件加起来足有上百,而且只是院子里的四座堂阁中的一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