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再一看小白脸成了真专家
吕本之和程永权则是夸,说自从李定安到了国博和故宫,馆员们的收入涨了好大的一截。
说着话,李定安拿起放大镜,将所有的瓷片看了一遍,又拿起了一块碎瓷片摸了摸,还抠了抠断茬。
崔立是这一期的外景嘉宾,拍摄时,所有镜头中,除了古玩,剩下的全拍的是他,不是主角胜似主角。
再往下还有,“国家级社科重点专项”、“国家级社科基金专项”、“国家级软科学基金专项”。
灌的耳风多了,难免好奇,宁晶就顺手查了查然后,她都不知道怎么评价了。
“压根不是一回事我是说宁导和苏编怎么跟在他后面”
比如看他形象这么好,穿着又这么普通,就以为条件不好,当成了凤凰男,更或是小白脸。
又有人翻开了电话本。
穆振却嗤之以鼻吴院长你数数,李定安去了你们学校,上了几天课
一群人面面相觑。
包括吴湘,一年立项的课题够多,但大部分都是校内项目。
这是实话。
偏偏哪一方面都比不过
还有起草薄胎瓷方案时,两人天天都在一块,故宫加国博的人全知道,两人在谈对象。
崔立笑着,但神情淡了许多,“至于李老师研究的是什么,网上就有,自己去查”
“您太谦虚”
“看过,但我是门外汉,就看出是清朝中晚时期的珐琅瓷”
说着,他就收起了工具,然后背着包出了会议室。
一提李定安,穆振就竖大拇指,说任教二十多年,见过的刺头学生数不胜数,但像李定安这种让学校领导都挠头、又拿他没办法,头疼之余还有点欣赏的学生,真就没几个。
有人若有深意的笑了起来。
看到李定安,宁晶双眼微亮,笑吟吟的伸出了手“李老师,久仰”
乾隆之后,又根据“瓷胎画珐琅”和“五彩瓷”的技术,研究出了“珐琅粉彩”,单纯的珐琅瓷就很少烧制了。
所以想不通,这声“李老师”,是从哪论的
再看姿态礼让、拿放大镜、拿手电,再往旁边一站像极了平时跟在他身边打下手的助理
再看茬口,很利也很新,没有一点儿拼接复圆的痕迹,百分百刚刚打碎的。
“快看,像不像中午来接于大小姐的那位”
“是没敢认他跑这干嘛来了”
崔立很是惊讶不熟悉李定安的人,肯定不会知道的这么清楚。
这群实习生,特别这群女生,平时怎么样,剧组的人全看在眼里年轻气盛,眼高于顶。
没人敢说话,只能仰着脖子转着眼珠,往讲台上打量。
一提于徽音,就不太好推了,李定安索性答应。
随即,他脖子往前一伸“李老师”
明白了,专门请来鉴定的。
若论工艺,乾隆时期最为完善,当时内务府研究出了国产的珐琅料,基本再不用从欧州进口。但要论精美,流程之严格,依旧是雍正珐琅瓷为最,拳头大那么一只碗,动不动就上千万。
“哦对故宫离国博那么近,程教授肯定知道”
崔立点点头,递上了强光手电和放大镜。
“对,出了这么大的事故,肯定要总结学习,以免重蹈覆辙,不过不影响”
宁晶做了个手势,助理打开了门。
会议室不大,大概三十多号人。屏幕上播放着图片,面前的桌子上还摆着碎瓷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