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老师,调整光量子频率”
不管说到谁,研究员都是先笑一下,没人争辩,没人质疑,立马检查。
这很正常,因为试验就是不断试错再纠错的过程,有疏忽、有错差在所难免。
虚心接受,立即改正,这也很正常。
但不正常的是李定安提醒的问题放射强度,波长波短看仪器就行,但消液刚配出来,都还没来得及测,他是怎么知道多少度的
洪老师又拿了一支温度计测了一下,再看指度不多不少,刚刚好三十度。
围观的这几位面面相觑,跟见了鬼一样这有点不科学啊
想来想去,就只有一种可能,物理推导多少强酸加多少水,再结合室内温度进行计算。
但说实话,别说口算,给他们个电脑,再套公式,也得个七八分钟,李定安就瞅了一眼,脱口而出,七八秒都没用到。
不是,你这眼光是自带测温,还是自带容量刻度,并随机计算
渐渐的,他们有点理解了为什么李定安一点程序都不讲,一点准备都不做,说取样就取样,说上机器就上机器,却没有任何人质疑
他那双眼睛,就像激光电子仪,不论哪一组中的哪一位,是主试还是助试,一旦出问题,实验人员都还没发现,他一眼就能指出来,同时给出修正方向。
大脑像是计算机实验人员还在权衡如何计算,应该适用哪一套公式误差才会最小,李定安已经开始推导。短则几十秒,长则一两分钟,就能给出答案区间。
记忆力更是强的吓人
因为他现场指导,实验进度跟飞起来一样,方志杰急的汗都下来了,键盘更是敲的跟爆豆子似的,数据索检速度却跟不上。
然后李定安就会告诉他,在哪个目录、哪个分类、哪本期刊的哪一篇论文,以及发表单位,论文作者
河博的副馆长和几位教授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干了半辈子研究,第一次碰到检索跟不上实验的
别人不知道,如果给他们,他们照着论文照抄都做不到这么快。
反过来再看怪不得从何安邦到助理,都是这样的态度
自家要是有这么一位,他们能当爷一样供起来
“何馆,人才啊”
申馆长眼睛直冒贼光,“哪家单位的,中科院、工研院,还是社科院”
“不是,就国博的”
“你们从哪挖的”
“没挖,自个冒出来的”
扯淡你再给我冒几个试试
申馆长鼓着眼睛,一副你少糊弄我的模样。
何安邦矜持的笑了笑,再没说话。
他也不算说谎打了那么久交道,只知道这小子眼力强的离谱,鉴赏水平高的吓人,压根不知道他还会搞研究。
文科生呀,而且才刚毕业,打八百杆子,都和搞研究扯不到一块。
直到他从xj回来,带来了蒙古瓷
所以,真就是自个冒出来的,还冒的莫明其妙,猝不及防要是再晚几天,李定安先去了京大报到,哪还能轮到国博
一群教授被吓住了,曲中书也被震的不轻。
“不是他不是学生嘛”
“没错,京大研究生,研二”
“京大的学生这么牛吗”
“不太清楚,应该几年才出一个吧反正挺厉害”
“他还是你们局的特勤”
“当然”张汉光支了支下巴,“你觉得不够格”
不够格个屁
就这实验速度,就这研究能力,带身边,不就等于带了个检验中心
不但快,还想怎么检就怎么检
“研二代,还是科二代”
“这个真不是”
张汉光摇摇头,“他家本地的,他爸你可能认识,你们市图书馆的李如英”
“以前市委办的李主任不对,李如英哪来的一个亿”
“脑子有坑他自己赚的”
那可是一个亿,不是一百块
“一个亿算什么,他前后半年多,赚了十多亿”
像迎面挨了一拳,曲中书眼珠都不会转了你特么的说的是冥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