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命王瑾取下墙上悬挂多年的太宗宝弓交给朱祁钰,又不知该和幼子聊些什么,沉吟许久也只轻声说。
“太祖太宗会以你为傲的。”
父亲也是。
天意弄人,朱祁镇并没有给弟弟这个机会。“戾”仿佛是这位前半生顺风顺水,后半生心想事成的兄长对弟弟拼尽一生终成空的嘲弄:
看啊,你上下求索的东西,我触手便得。你费尽心力的好梦,我挥手便散尽了。所谓挣命苦海、急流救国,到头落得一个“戾”。
八年浮梦转眼成空,只余年年杜宇,悲哭春风。
但青史只鉴丹心。百年如斯,时间长河溯游而去,直至今日,被钉在耻辱柱上的人还是朱祁镇,后人于景泰陵和于谦墓感怀追念,在史料中拼凑故人斑驳一生,为人所知的,依旧是“救时君臣”。
千秋社稷悲忠肃,四尺孤坟葬景皇。
不知当年固执寻求正统的人在天顺时可曾后悔,是否想过景泰身后凄楚。
左传尚写,“不以一眚掩大德”。
说到底,景帝又何过之有呢。
宪宗朝,朱见深和堂中跪了大半的臣子相对无言,天幕本也说他会在十一年追谥,他对提前给叔叔平反没什么抵触,只是若景帝被后人认定无过,那么本就不妙的先帝名声,就更无法言说了。
大德之人不入帝陵,先帝却在宗庙受万年香火廷议了两个时辰也没得出两全结果,朱见深对君父本就浅薄的亲情又消减几分,自找万贞儿去了。
英宗复辟后最大的过失当属冤杀于谦。常说人无完人,白璧微瑕,但于谦说是“完人”不为过。
政绩卓越,巡按江西、巡抚晋豫皆有功;为官清廉,百官献金谄媚王振,他只两袖清风。
于谦之功,不仅是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更多是作为臣子展现出的高华品格,节俭为民,不爱钱不惜死。
查抄时,家无余财,只有正屋锁着景泰赐的蟒袍剑器。
少时写的诗成了终生箴言,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死之日,天下冤之。
关于景泰和于谦有个争论,据传夺门之变当日,朱祁钰躺在病床上听到宫中钟声,问是不是于谦谋反,周围人答是太上皇,景帝回了一句“哥哥做皇帝,好。”
就,很荒唐啊朋友们。这个记录来源说起来有两个,杨瑄复辟录和祝允明成化间苏材小纂,并非官方,记载也有些许差异,祝只记载了“问左右谁邪”小字标注“或曰于谦邪夫未委然否。”也就是说景泰根本没说人名,只问了是谁,笔者猜说了于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