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我也想给我家妞儿报名。”
\t“孩儿她娘,我们家闺女瞧着也挺聪明的,要不也送去读书”
\t“孩她爹,我也正有此意。”
\t“谁说女娃读书没用来着,这不挺有用的嘛瞧瞧池家小姐,这都考中举人了,举人啊,我记得是能当官了都。”
\t
\t
\t池梨自己也料想不到,只是接个喜讯的功夫,她周身又汇聚了不少功德。
\t
\t略一思考,她就明白了原因。
\t
\t这是榜样的力量。
\t
\t因为她的存在,让许多人都看见了女子读书考科举的好处,以至于让许多原本没有读书机会的女孩子也多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由此而产生的功德自然归属于池梨这个起了积极带动效果的好榜样。
\t
\t普通百姓们可能懂得道理不是很多,目光也不像一些聪明人那么有远见,但他们懂得跟风啊,谁家过得好,是怎么过上的好日子,被他们给瞧见了,想着让自家也想过上这种好日子,自然就会跟着学。
\t
\t虽说这种行为有些不大好评价,但于实际上结果是好的,也没伤害到别人,反而还能帮助到不少女孩获得读书上进的机会,就可以了。
\t
\t女儿考中举人,还是第一名的解元
\t
\t池家夫妻又激动又高兴,若非顾忌着还有外人在场,简直恨不得原地跳舞,在心情大好之下,他们出手也相当阔绰。
\t
\t每个来池家报喜的官差都得到了一个沉甸甸的荷包,都不用拆开看,只需用手掂量掂量,就能知道里面至少装了几十两银子。
\t
\t这回官差们是彻底没了刚刚等待许久的不耐烦,只剩满心喜悦,对着池家人也是各种说不尽的好听话一个劲地拋,包括围观的路人们在内,所有人都喜气洋洋地。
\t
\t因为除去给官差的赏银,池家还相当大方地让人搬来几大框糖块,给每个围观的人发糖。
\t
\t“大家别客气,都来领块糖甜甜嘴儿,今日主家大喜,大伙儿一起庆贺庆贺”
\t
\t给糖可比撒铜板要让人开心得多,毕竟糖贵,而铜板抢得再多,也就几文钱,连一块糖都买不起。
\t
\t池家发的糖就是一块块切成拇指大小的红糖块,这些糖拿回去不管是另外卖了换钱,还是自家人泡水喝了补身子,都很划算,所以大家伙儿都领糖兴致分外高涨。
\t
\t可惜一个人只能领一块糖,但也很好了。
\t
\t毕竟是白得的东西,怎么能挑。
\t
\t所有领到糖的人都会欢欢喜喜地向池家道两句祝贺,实在想不出祝词的也会说句恭喜或谢谢,就没人脸上笑容拉下来过。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