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当初只统管汉中一镇的时候,很多时候也是让胡知义帮忙协理中军。
依照曹鼎蛟的能力,单独带领一师完全不是问题,只是经验欠缺一些。
曹鼎蛟善守,正好可以将其安排譬如徐州这样的战略要冲。
其余的三人,陈望只是有一点记忆,都是明时边缘的武将,没有多少的功绩,记载也很少。
“两镇改编合一,暂时都列在湖广镇的序列之中,分为十四营,依照我汉中镇的编制每营设五千人。”
中军部出具的整编计划,只是关于军兵裁汰,将校调升这些。
具体整编成多少各营,设下多少个师,还是需要陈望来做决定。
因为情报司送来的情报原因,陈望原先对于左猛两镇实际上就有一个大致的概念,所以心中从一开始就有了一套腹稿。
眼下得到了更为详细的要求,陈望自然也可以优化原先的方案。
“除去张忠、刁明忠、杜先春、杜应金,四人作为副职,其余人仍领营将之位。”
左猛两镇共有十九营,猛如虎并没有归顺,只是士兵被收拢,所以只需要裁汰
陈望并没有替换两镇将校的事情。
眼下大势已成,南国诸镇已经没有了选择,目前为止只有跟着他一条路走到黑。
太过于大刀阔斧,反而不利于稳定。
“两镇合并之后,归属湖广镇管辖,共设三师,”
“湖广镇第二师,下辖五营,由左良玉统领,任师长,下辖曹鼎蛟、李万庆,王光恩、王允成四将。”
湖广镇第一师,是原先湖广六营,由周遇懋统管。
“湖广镇第三师,下辖五营,由曹变蛟统领,任师长,下辖刘国能、罗汝才、郝效忠、徐勇四将。”
“湖广镇第四师,下辖四营,由刘光祚统领,任师长,下辖马士秀、许可变、李国英三将。”
刘光祚的能力平庸,作为师长,肯定是不太合格。
不过刘光祚首先表态,自然是要千金事骨。
如果刘光祚在后续的表现还行,陈望自然也不介意让刘光祚坐稳师长的位置。
整编还是要打散建制,不能完全沿用旧制。
除去各营的将校被分散之外,基层的军兵和中层的将校,也会随之而变动。
虽然此举在短时间内,会因为熟知本部军兵情况的将校调离,使得军队的战斗力短期下降。
但是目前对于陈望来说,这一点战力的是可以接受的,后续的稳定值得暂时的波澜。
而且……
武昌城就在南面。
用三十万西军作为试刀的金石。
很快扩建的湖广镇战力问题,也不会再成为问题。
……
《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七》
十四年九月围其城,四面力攻,国能不能支,城遂陷,被执。
贼犹好谓之曰:“若,我故人也,何不降?”
国能瞋目骂曰:“我初与若同为贼,今则王臣也,何故降贼!”
遂杀之。事闻,赠左都督,特进荣禄大夫,建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