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也不知道。”唐赛儿承认“不过俺可以猜测出爪哇朝廷的心态。一方面他要告诫手下,明朝很强大,难以独立对抗,所以必须团结起来;另一方面,他也必须拿出一些成果,给内外的势力看。否则,人家可能就会找其他人去保护自己了。”
“所以他们才急着打是吧。”王大喇嘛点点头。
“是的。”唐赛儿说“俺了解的情况是,元军这次就是为了攻城来的。他们希望至少能打下来一两座城,如果能攻下府城就更好了。不求长期占领,至少得取得几次胜利,给家里交差。”
“那能不能打下来呢”王大喇嘛问。
“没什么希望的。”唐赛儿直接摇摇头“当时俺就说了,如果早来一个月,还是有机会抢占益都的。但现在,明军主力已经在路上了。北平都司的骑兵很多,沿途府县的城池也都在官府手里,人家要迅速驰援,速度会非常快。他们已经没有这个时间了。”
“俺建议他们见好就收,最好不要去攻打府城了。明军先锋被我们击退后,没有完全撤走,而是退入县城里固守待援。这些人士气已经受到挫败,看到新加入的元军一定会大为骇然。俺们去劝说一番,围三缺一,城里败退下来的士兵,很可能就会溃出,这样一来能满足他们攻克城市的愿望,二来也有更大机会,干掉之前那个大官。”
“但是,元人却不赞同。他们自己内部都有分歧。有人想要带俺们直接回海上,转头去攻打他们之前没啃下来的莱州卫所;有人想要让俺们带路,伏击一次明军就撤走,带走人口和财物就行;但大部分人,还是想去和明军决战,攻打城市,觉得现在反正路熟、人多,就想要搏一把了。”
“他们这是上头了么。”王大喇嘛说。
“他们那个理论倒是不错。北平都司抽调来的机动力量,是短时间内能调过来的最后一支援军了。其他地方的兵力,过来都需要时间。能击退这些人的话,向后可以清扫胶莱的明军据点,为后续行动减少压力;向前激进一点,可以出济南,沿大清河西进,切断明朝的运输线。”唐赛儿解释道
“这个可能性,是他们之前都没设想过的。在东南,明朝的防卫很严,很多时候都是他们在挨打,已经很长时间没能取得足够大的战果了。这么一个突然出现的机会,估计不少人就动起心思来了。”
“这个影响很大”彼得神父不太明白。
“整个北方,因为之前的混战和天灾,受损都很严重。俺们山东那边相对都算比较好的,长城一线的边地更加艰苦。那边人不多,战事却频繁,难以自给自足,每年都需要其他地方运送大量粮草、物资,才能维持。”唐赛儿说。
“元朝时候,开凿了会通河,连接南北。当年明太祖老朱皇帝,北伐攻打大都的时候,据说就是沿着这条路北上的。但二十多前的时候吧,黄河又发大水,不但冲毁了附近的农田和县城,还灌进运河。这次水患很大,洪水退去之后,淤泥把会通河中段,连同调水的湖泊,整个都给淤平了。运河本来就欠缺维护,自此之后彻底中断,运往北方的粮草,只能在济宁下船,装车运往德州,再重新进入北段运河。运输的效率就大打折扣,补给线也变得十分脆弱。”
“运河一下就没了”彼得神父惊讶道“这黄河这么恐怖啊”
“哎,你们没经历过,不好描述”唐赛儿摇摇头“总之,水灾之后,这么将就了几年,朝廷憋不住了。海上的航线不安全,经常被人袭击,所以,官老爷们还是想要重新接通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