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ivtentadv>“其中,法兰克人史是当时图尔的主教格雷戈里,站在奥斯特拉西亚王国的官方立场上,进行写作的。从创世纪开始,写到591年,也就是格雷戈里主教去世之前。这算是一部教会史,主要目的是关注道德和宗教问题,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褒贬,以此宣传自己的主张。”
“我明白了,这其实不只是史书,也经书吧。”罗贯中点点头:“要进行一字褒贬,让乱臣贼子感到恐惧的。”
“他可能真的这么想当然,因为是官方立场的史书,所以很多时候,主教也被迫使用一些隐晦的写法,甚至让书里头的内容都经常显得阴阳怪气的。”郭康想了想,说。
“那也不怪他。给蛮族写史书,不得不更加小心。”罗贯中评价道:“要不然,就成了崔浩了。”
“也是”郭康想了想:“他和崔浩好像也确实是一个时代的”
“那其他的几本呢?不知道能不能拿来看看。”罗贯中似乎有了兴趣。
“还有一本是勃艮第立场的弗莱德加编年史,这本书更坚定地使用了特洛伊起源说,全书就是从特洛伊战争开始的。第三本是纽斯特里亚立场的法兰克人史纪,这一本的记录更复杂。”郭康说:
“要是按他们的说法,当年特洛伊城里,跑出来起码三波人。除了埃涅阿斯带领的罗马人祖先,还有一个叫法兰克奥的首领,带人迁徙到了莱茵河一带,建立了新特洛伊城。那个地方被称为西干布里亚,也就是后来的萨利安人老家这帮人是法兰克人的主要一支,法国人现在用的萨利克法典,据说就来自他们。这样一来,就串上了。”
“当然,还有更奇怪的说法。他们还认为,另外有一批人,追随着首领托尔科特,逃离了特洛伊,所以这些人就被称为突厥人。我也不知道这个是怎么想到的”
“特洛伊城怎么跑出来这么多人的?”乔锋惊讶道:“怪不得说希腊人打这一仗打亏了。城里的人恐怕是越打越多了吧。”
“这种肯定不是值得采信的真实史料,演义的成分太重了。很多故事就是这样,原始的材料很少、很简单,但经过民间演义和文人采集,就越来越丰富曲折了。所以受欢迎的演义故事,往往不是一个人就直接编出来的。在欧洲,情况也是差不多的吧。”罗贯中判断道:
“不过,按这个说法,大家岂不都是一家人了?从这个角度看,倒是也有宣传价值吧。”
“我估计其他人多少也知道。但是,在蛮族国家里,能留下这种系统史料,已经算很难得了。”郭康回答:“所以,之后的时间里,法兰克人各邦国也一直在坚持这种观点,自称是当年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的后代。”
“因为这个说法,对大家都有好处,所以也没人认真反驳,就这么流传下来了”
“这倒确实。”乔锋点点头:“你刚才也说了,故事如果能营造共识,那也是很有用的。”
“是这样。”郭康点点头。
实际上,法国人的共同认识,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堪称用传说来号召人的经典案例。不止在这个时代,在后来也同样是如此。
一直到波旁王朝时期,法国官方层面都坚持认定自己是特洛伊人,也是罗马的亲戚和继承者这一点,和同时代的奥斯曼如出一辙,双方的目的当然也差不多。不过,在启蒙运动时期,这个说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随着文化的传播和历史知识的普及,曾经被认为是“信史”的特洛伊起源说,已经无法继续说服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