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上位置高的人,都是黄子澄的门生。大家觉得不满,但又不想撕破脸,破坏好不容易才有的朝廷;而要是不闹大,又不知道怎么反对才能有效果,因此一直也没什么好办法。更别提百姓们连字都不认识,虽然挂这儿公示,但也没人能说什么,都是给他们自我感动用的。
修士抱怨了一通,说黄大人早些时候还好,现在却越来越傲慢。以至于如今还有传言,认为吴王当年在修道院里当过修士,所以很理解大家。但选拔官员的权力,却被崇拜偶像的异教徒掌握了。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对朝廷恐怕没有好处。
他们这些朝廷里的官吏,有些话不好明说,但作为盟友的波西米亚神父们,却是可以开口提议的,所以,希望他们能帮忙暗示一下。
波西米亚教士们,一开始倒是没当回事。实际上,大家对于吴王朝廷已经很满意了,不少方面,甚至超过了预期。于是,虽然口头应了下来,但也没打算真去做什么。
不过在接下来的行程里,随着双方决定确立合作关系,使团开始和更高级别的官员频繁会谈。在一次和黄子澄本人的会面中,普洛科普神父还是忍不住问了下那个榜单的事情。
黄子澄告诉他,自己一直公平对待所有参选人员,但本地人的素质,确实不行。
而且,他也不是空口乱说。他的家乡,在塞里斯帝国江西行省的分宜县,那里素有文名,在宋、元、以及大明时代,都出了众多文人墨客,许多人通过科举,到朝廷任职。他自己也是从小专心苦读,才有机会入朝为官的。
而这里呢?吴王府一路经过这么多地方,招揽了这么多人,但能提供的文化人,却连凑一场乡试,都凑不够。这种文化氛围和文人平均水平的差别,是他亲眼能看出来的。
总有人说,现在王府里的各种事务,并不需要特别高的文化水平,因此质疑他只顾自己一门的名声和利益,不管国家的前途。他又不是聋子,这种怪话,自然也知道。
但是,现在国内这么大块领土,各种文教事务,都是他一个人担着。他才没有心情,和这些小人搅来斗去。他做得这些事情,都是有深远考虑的。这里一直以来,都是化外之地,远离中原。民众缺乏孔子、朱子之学的教化,不知道礼义廉耻,喜欢附强而凌弱。让他们直接担任中高层的管理人员,不但会有能力问题,他们的气节和脾性,也是不合格的。
教士们本来觉得,他的话也有道理。吴王控制区,大多是相对贫穷的地方,文化水平肯定远不如传说里的塞里斯。就算他不强调,大家也认。但是他这个说话的口气,就很得罪人;后面直接对所有人的道德水平无差别贬低,也让大家很不舒服。
于是,普洛科普神父忍不住问了一句,说我们确实大都是乡下和小城里的教士,文化水平不太行。不过按大人您的说法,您自己从小就专心苦读。这固然值得赞赏,但大家都在基层生活过,知道这不是普通农人能承担起的。必然是有家底的豪族,依靠更多普通农人的劳作,才能供得起这种生活吧。靠夺取其他农人的收成生活,不是欺凌弱者么?
而且,您也说了,您家乡的人,元朝的时候也在当官啊?大家来访之前,都临时补过课,知道元朝是个蒙古人为首,依靠武力建立的王朝。那么,给蒙古人当官,不算依附强者么?
既然您家乡的书香大族,也在附强而凌弱,那他们学了这些号称礼义的道理之后,和我们蛮夷的道德,差别在哪呢?
黄子澄大概是没想到,其他人还有办法反驳,一下没反应过来。普洛科普神父便继续质疑,说虽然有人攻击您是异教徒,但我们敬仰塞里斯的文明成就,因此也不敢随便抨击您的信仰。不过,孔子和朱子教育大家的,难道就是这种道理么?还是说,你们的教会和我们的教会一样,也已经抛弃了圣徒的主张。虽然还在自恃有法统在,但早已变得腐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