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藩的军事力量虽然看起来很庞大,但能随时调度的其实并不多。大部分民兵只愿意保卫本乡本土,也缺乏行军经验,既没有士气,也没有足够的组织,去长期在外作战。而且长期出远门,确实会很影响生产。很多地方百废待兴,刚刚有点起色,确实还是避免比较好。
而吴藩国土散布各处,经常会面对不止一个地方同时遇到麻烦的情况。因此,反而经常会出现人手不够用的问题。
所以,附近哪里的军队有空闲可以支援;哪些军队更适合对付这些敌人,这些同样是需要提前规划好的。因为士兵数量有限,所以就必须得“好钢用在刀刃上”。
比如对面有大量骑兵,需要借助森林沼泽之类的地形进行防御,就会召集一批山民过来;如果敌人也是大批征召领民,行动迟缓,就把蒙古骑兵喊过来;如果需要攻打堡垒,就从巴伐利亚和莱茵河流域召集那边的矿工和工匠。这样左支右绌,才能用尽量小的代价,维护安全。
当然,这样的后果,就是反应的速度也很慢。如果前线情况突然变化,很容易反应不过来。而且由于行政人员的数量和水平都有限,时不时就会发生错误。可能是士兵不够,也可能是兵器送错地方,严重的时候甚至能搞错时间和位置,把援军给派到其他战场去,让大家十分无语。
不过,在当地,这也是普通人唯一能有效得到外援的平台了。
阿勒曼尼地区的村民,又不是英格兰人,他们一向彪悍,时不时就有人暴动反抗领主。然而,领主可以四处喊人帮忙,村民却很难。因此,大多数暴动,都以被优势兵力的敌人镇压而结束。
而现在,有这么个机会,当地人肯定不会因为有点瑕疵就嫌弃。何况相比起来,吴藩这套草台机制,至少还有个机制。
而且,领主们征兵毫无保密性可言,因为整个佣兵市场都是“开源”的。他们的军队和物资,同样要通过这样东拼西凑的方式攒出来,甚至还没有吴藩的速度快。如果吴藩的调度管理和信息传递,属于效率比较低,那他们都可以算是近乎不存在了。
所以,尽管看上去很草台,但吴藩调兵的时候,甚至还有余裕去监控敌人的进度,进行调整和补救。也是因此,一直没有出过比较严重的问题。
不过朱文奎认为,总不能始终就这么将就着。尤其是他在紫帐汗国居住的时间比较长,接触的都是这边的军队,就觉得哪怕在泰西,也是可以做得更好的。
他希望,能够通过改革,让所有队伍都尽量规范化、统一化,摆脱封建军队的各种陋习,就算不能立刻变得像罗马军队一样,至少也得有点现代军队的样子。
不过,尽管朱文奎给的指标比较高,但杰士卡在制定计划的时候,还是做的非常保守。他在进行了一番考察之后,认为现在军队里,各级军官的平均素质很糟糕。许多人都是仓促被提拔上来的,缺乏军事教育和指挥经验。
朱文奎在和脱欢等人的讨论中,又不知道怎么得到了激励。于是,讲解自己目标的时候,动辄就“我太爷爷当时……”如何如何,觉得他太爷爷是农民,中山王、开平王也是农民。人家当年都能做到,我们现在也是有希望的。
但杰士卡查了些资料之后,认为明军当时那个军官团的素质,实在有些惊人。别说他们这些人了,估计就连罗马人都够呛能比的。这是真的不好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