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骑兵大阵在进攻时,非常依赖前排老兵的引导,需要指望他们发现关键目标,大家好一拥而上。这其实,属于正规军事人才严重不足的时候,采用的最“省人”的战法。而且,为了尽可能提高冲击力,唐赛儿早在出征之前,大家商议布阵思路时就提出,要直接排出几个楔形阵,把所有人都塞进去,甚至没说怎么留预备队。
对此,连朱文奎这样不太专业的军官,都非常惊讶,觉得像这样动不动全家老小一起冲,要是缺口找对、时机把握准了还好,如果冲不动怎么办?唐赛儿则表示,冲击也不是随便发起的,而是等前线做出判断,大家才会出动。如果敌人聪明到连这些前线老兵都能哄过去,那上当也是没办法,因为主阵里的那些“骑兵”素质和经验还要糟糕很多,换谁都会中计了……
像这些,可能就是之前指挥义军的经验,带给她的影响。毕竟,她之前面对的困境,就是农民军冲击力不足,因此只能堆人。按照惯用的战略构想,决战之前,应该尽可能“遛”官军,让他们疲惫。如果这种被削弱的情况下,连全体一起上都冲不动官军,那么这一仗也就注定没法打了。
所以,能冲赢了最好,冲不过那就只能愿赌服输。大家本来就是活不下去才造反的,因此,说难听点,本来就没怎么把自己的命当命。毕竟就算打输了,效果也和没造反一样。那还不如赌一把呢。
其他人一度觉得,这些经验恐怕没什么用。按意大利人的话说,就是她所学的战术流派,有点过于剑走偏锋了。不过,几次实战下来,大家发现,唐赛儿觉得自己的军队冲击力不行,那是跟东方人比。在欧洲,她临时拉的这些人,已经能和波兰-立陶宛骑兵打个难分难解了。达到这种程度的话,思路偏一点其实也没有太大问题……
而唐赛儿自己,则一直在寻找解决之路。这次,她灵机一动,决定换一种方式,在骑兵队中间夹快速炮兵,看看能不能提高突破能力。
孤儿军骑兵先行行动。这些人数量不多,一直以来也缺乏大规模骑兵战的经验,但纪律和士气都很不错,是一支少而精的队伍。他们的执行能力也很出色,得到命令之后,立刻开始行动,绕过己方交战中的骑兵,向侧前方出击。
前方的一众骑兵立刻前来堵截。这些人都是立陶宛宫廷从东欧招募的轻骑兵,数量不少,作战方式也很灵活。发现孤儿军骑兵战斗力超出预期,立刻开始呼朋引伴,让更多的人集结过来。
而唐赛儿立刻指挥炮兵上前,在距离敌人只有二十多丈的地方,几乎贴着自己人队列的后面停下。郭康给他们设计了这种六马拖拽的小炮车,卸载十分方便,甚至能跟着骑兵队跑起来。卸炮、装填之后,她就挥动旗帜,让前方的人散开。
孤儿军骑兵立刻向两侧脱离,绕回到阵列最后,敌人没有想太多,立刻进行追击。而几门停在半路的火炮,则迎着对面正在展开和逼近的敌人,当头就是一轮齐射。对方阵列瞬间被撕开几道口子,后续的人大为震惊,连忙停下看看是什么情况。而趁着这个功夫,原本在后队的唐赛儿本部骑兵,越过大炮快步向前,径直冲过还未散尽的硝烟,对着还是错愕的敌人,发起了冲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