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赘婿是枫江人,他被招婿那阵,城外也好热闹,有一阵议论。
来了庄子后,他们闲聊里,也在说江家定然是很满意枫江婿,才愿意给他做脸,帮助故里乡亲。
之前谢星珩跟着江知与巡庄,还很多人悄悄看,两人都长得好,站一块儿别提多般配。
这会儿学手艺,他们看谢星珩顶着秀才相公的身份,和江家那位少爷一样,平易近人,嘴皮子利索,连教带夸,半点架子也没有,间隙里也应声,马屁拍得有来有回。
区别是,谢星珩夸得自然,夸得真诚,夸得不重样。
百姓们词穷,夸得生硬,夸得重复,真诚度十足。
江知与去后边看人蒸豆子,隔着墙,听那边笑声阵阵,心里也欢喜。
蒸豆子有妇人也有夫郎,带着几个年少的哥儿姐儿帮忙打下手。
谢星珩记得不清楚,说不确定是蒸豆子还是炒豆子,两头都有人在忙活,木榨有五个,到时能一起开工,试试哪样的豆子能出油。
他到庄上,很少跟百姓们聊家常,一开始都怕他,见他处事公正有条理,样样都没落下,又很敬他。
后边是些小孩子爱给他送茶送水,能跟他说上话,知道他好性子,遇见了也会跟他打招呼。
多是吃了没,今天都不错这种朴素话。
蒸豆子简单,看着火候,到时辰再看看豆子熟没熟,其他时间能聊聊天。
没男人在,又听得见男人声音,都夸他跟夫婿很般配。
江知与喜欢听这话,问起枫江那边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
成亲以来,夫夫相处和谐。谢星珩没表达过哪里不满,他想多了解一些。
水乡那边,吃鱼居多。
过年过节吃个荤腥,也是以鸭汤、鸭蛋为主。
他们那里水多,养鱼养鸭都方便,小孩儿都会水,拿着竹竿就能养一群,水里散养着,喂食也简单。
养鸡是少数,一家只就够多了。
“你夫婿读书,应该是吃鸡多。”他们说。
读书人养得精贵,哪会跟他们一样,十年如一日,吃个瘦鸭子都美得很。
要说生活习惯的话,他们是睡床多,丰州都盘炕。
饮食没多大差距,两边米面都吃。
说起盘炕,他们不由聊到自身。
“江少爷,你说我们棚屋能盘炕吗”
他们不敢奢望在农庄盖房子,这都要占地的。
只听佃户们说,进了八月,就有秋凉。丰州的秋老虎只来几天,过了中秋,就要穿袄。
现在已经到七月,他们返乡,也得重新建设,有人早早打算,开始忧虑秋冬怎么过。
江知与说“棚屋四处漏风的
,天冷不好住人。红榜的账目看了吗余银很多的,进了八月,还没说法的话,我就安排人,划地给你们盖房子,土屋茅草房的,先住着。”
初期疑难解决,余下的大头花销是安置费。
不论是本地盖房子,还是回乡盘缠,人数积累后,数目很大。
江知与要等八月,一是看家里能不能渡过难关,二是想朝廷能出些钱。
账上银子,盖不了一千人的住所。
百姓们初安定,手头银钱没几分。吃喝还得发粮,这头都是消耗。
他们算不了太大的账,信得过江知与,听他这样说,心里就安定。
“那我们还住农庄吗把你的良田都占了”
江知与安抚道:“没事,你们看,现在厂子都开始榨油了,务工的人得有住处。不论是你们留下,还是我另外招人,房子总不会白盖的。”
他们留下会更好,这样子安置合情合理。
夫夫俩忙着榨油,宋明晖回府,找人销赃金腰带。
李家送的金腰带,就还给李家。
李玉阳好色,十来岁就在花街出没,豪言“好子弟嫖好姑娘”,传了一阵佳话。
成亲后有所收敛,花街新长成的苗苗却都给他过目。
哪家院子不想巴结个有钱有势的恩客
李玉阳正巧好色,很合花街各院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