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神之所以是神,不仅仅是因为得到了百姓的祭祀。更多的,还是因为神明掌握了相应的权柄。
那被人族供奉的先烈,与神明最大的差距,就是没有掌握天地权柄。
等什么时候,大商册封先烈的同时,也会赋予他们相应的权柄与义务,那就真的与封神无异了。
“这天底下,唯一能让诸侯畏惧的,就是死后没有祭祀了。”
“若孤许诺他们,在他们死后,会将他们的排位放入太庙,享受整个天下的祭祀。那他们确实会如黎侯所言,对大商死心塌地,再无二心。”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定上三品,配享太庙的要求如此之高,他们哪有这么大的功绩。”
“孤若强行将他们送入太庙,如何堵得住天下悠悠之口到时,众口铄金之下,孤怕是难逃昏君的评价。”
帝辛承认,姜黎说的很有道理,也让他很是心动。但是,但想到这么做的后果,他还是忍不住心存顾忌。
这么搞,很容易把太庙的名声搞臭。而太庙的名声一臭,他被人骂作昏君也就罢了,可姜黎的办法,也会随之失去作用。
不将滥竽充数者挪出太庙,以后谁会真心实意的祭祀
帝辛的顾忌,姜黎懂,但谁说这群诸侯没有功绩恰恰相反,他们的功绩很大。
“大王的担心,无非是这些诸侯的功绩不足,但这都不是事。谁言他们无功”
“改革祭祀之礼,废数百万年之陋习,活亿万万庶民,更弘扬了我人族的尚武之风,兼之打击了敌对异族的嚣张气焰。”
“这一桩桩功劳加起来,难道还不够大不够配享太庙”
姜黎为那些诸侯表功道。
这些诸侯确实能力有限,但他们运气好,碰到了姜黎,并在他的提倡下,加入了改革祭祀之礼这件事。
而改革祭祀之礼,正如姜黎所言,乃是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哪怕他们不是主导者,可只是参与其中,或多或少的也能分润一些功劳,足够将他们抬进太庙了。
有时候,运气就是这么的重要。
只要跟对了人,那就算什么都不做,也能功成名就,胜过无数人的努力。
反之,要是跟错了人,那就是再努力也没用。
“啊这”
帝辛一想,还真是这个理。
这群诸侯里,除西伯侯外,都没什么能力,但他们跟对了人,沾了姜黎的光,全都混上了大功劳。
真要以此事为由,把他们全都送进太庙,也确实说得过去。
毕竟,他们这些人要是全都进了太庙,岂不是从侧面烘托了改革祭祀之礼的重要性,实乃千古未有之大功。
若非如此,岂能一口气将数百个诸侯送进太庙
“黎侯说的有理,但参与此事的诸侯太多了,不可能全部送进太庙,最多只能选一些代表。”
帝辛终究是脸皮薄,无法像姜黎那般,厚着脸皮说把所有人都送进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