甭说大清的人介意,几百年后的人照样介意,硬生生给改名了。
“这是何物”
“一种新建材,叫水泥。坚固、方便、省事。具体性能,空了给你细讲。”
胡师爷拍拍炮楼的墙壁,颇为惊讶。
俩人爬到高处,俯瞰全岛。
恰好阳光灿烂,没有云雾,李郁指着开始介绍
“冒黑烟的那边是铁厂,长条状分布的是枪炮厂,单独的那块是火药厂,码头那边是船厂。”
胡师爷突然问道
“所以,这里是秘密产业,公开产业都在胥江园区里。对吗”
“老泰山高见。”
“老夫再盲猜一下,你煽动江北苦力造反,又流动到江南的真正用意。”
李郁微笑,等着这位老泰山的高见。
“明面上,你是在测试朝廷的应变能力,军事实力。私底下,你想知道普通壮
丁,配发火器再加以简单训练后,能否一战战斗力又如何”
胡师爷充满智慧的眼睛,让李郁肃然起敬。
退后一步,拱手道
“岳丈大人教我。”
“一家人不必客气,老夫先和你下一注如何赌这支灶丁大军的前程赌注嘛,就10两吧。”
李郁抽出佩剑,走到一棵树后,刷刷刻下字。
胡师爷接过剑,在另外一棵树上刻字。
李郁写的是“惨胜”,胡师爷写的是“兑子”。
谁猜的更准,很快就会揭晓了。
“岳丈大人,瞧瞧我李家军的火枪如何”
随行的李小五,递过一杆燧发枪。
胡师爷仔细打量,询问数据后,给出了一个极高的评价军国利器。
“这样的燧发枪,你月产多少完全自产吗”
“当前月产量,枪2500支,炮200门。只要原材料供应跟得上,所有部件都能自产。”
胡师爷非常震惊,感慨道
“贤婿,中原逐鹿,你可以的。”
“你攒下的这份家底,比老夫预料的要强数倍。不简单呐。”
李小五自豪的抬起头
“义父之才,诸葛亮来了也不如。”
过了一会,走到另外一处山道,胡师爷才小声问道
“贤婿,你年纪轻轻的就做义父了”
“咳咳,义子大约有一二百个,义女没算在内。可有不妥”
胡师爷摇摇头“草创期,没什么妥不妥的,实用
这个话题很快就岔过了,俩人聊起了最关心的一件事。
仪征运河,到底何时能疏通
“钱峰启用了钦差印信,调动了江北12个县,5万多民夫。漕运总督把家都搬到仪征县城了。”
“进展如何”
“我过江时看了一眼,已经筑起了临时大堤,阻挡江水倒灌,所有人都在忙着排涝。贤婿,你手够黑啊。”
“却不知淤积程度如何”
“预计会很严重,河岸都塌了,河道只剩下个轮廓。哦对了,老夫为你抄写了5万多字的漕运密档,想必你会感兴趣的。”
李郁随手一翻,就惊喜无比。
其中就有一份仪征运河的历年清淤情况。
哪一年不清理,1000料以上大船就无法通过。
“若我是皇帝,就把漕运改成海运,省钱省事。”
“嘿嘿,贤婿你大谬。不论谁坐金銮殿,都不敢废漕运。”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何止。文武百官会在金銮殿如丧考妣,集体反抗。”
翁婿开了个玩笑,接着话锋一转,
李郁突然问道“如果民夫们从河道里挖出一尊石像,会怎么样”
“你说什么你埋的”
李郁忍住了骄傲,双手叉腰。
在湖风吹拂下,格外的英俊潇洒。
咱就是让谭沐光带着漕帮的人,在摧毁水闸之前,扔下了一尊800斤的弥勒佛石像而已。
弥勒佛的背后,又不小心刻了六个字而已。
河道里的石像会被淤泥掩埋,然后又被清淤的民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