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他就麻木了。
这天细雨绵绵,胥吏又来报
“府尊,又来了一只船。”
“哎,备轿”
知府大人懒洋洋的赶到码头,和同样懒洋洋的津门镇总兵一起熟练的接待了船上下来的夷使。
雨水滴滴答答,从总兵大人的头盔流下。
这时,他突然冒出一句
“你说,这些鬼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吗”
“啊。啊”
俩人突然吓的一哆嗦,面如白纸,互相望着对方。
于此同时,春雷炸响,闪电劈中了附近的一颗柳树,冒起了黑烟。
津门知府病了,大夫颇觉诧异,直呼罕见
仕途顺利,正当壮年的人脉象怎么会如此虚弱
而强撑着心中惶恐,继续接待了3波夷使的津门总兵,也迎来了堪称诡异的一幕。
又是一艘破破烂烂的两桅帆船靠岸。
“书办,这是第几波了”
“回总戎,一共来了16波。”
“这欧罗巴人咋回事,扎堆来我大清”
书办笑笑
“许是他们那边闹灾荒了,都来打秋风。”
说着,
2名相貌丑陋,满脸兴奋的夷人,点头哈腰的来了。
总兵心中默念着,夷使又要磕头了,又要献破烂了,又要高呼大清皇帝万岁了。
果然,全中。
常驻在此的理藩院通译,问道
“你们又是哪国的使节”
“安道尔公国。”
书办刚提笔,突然一愣,翻开册子,瞬间震惊
“可是在1个月前,贵国使节就来了,此时就住在京城的驿馆里。”
书办诧异的望着通译
“什么情况”
通译茫然,赶紧询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中一夷人连忙摆手
“不不,海上漂泊久了,我们记错了,我们其实是,是伊比利亚使团。”
书办炸毛了,哗哗翻到前面某一页,指着上面说道
“可是,伊比利亚使团10天前就到了。”
现场所有人都安静了,似乎时间陷入了停滞。
津门镇总兵退后两步,手已经摸上了刀柄。
突然,
其中一名夷人坚决说道
“没错,我们奉伊比利亚国王之命出使大清,一共来了2艘船。但是中途遭遇了风浪,被迫失散了。他们先到了,我们后到了。”
通译松了一口气,书办也松了一口气。
津门镇总兵如释重负,摘下头盔抹着汗珠子。
他觉得自己陷入了一个可怕的旋涡当中,而且不确定这个旋涡有多大,最终会卷进去多少人。
声音嘶哑
“别问了,别问了,快,快让理藩院的人接手。”
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