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清话事人 > 470 坚持敌后武装走私的第4军团,遭遇了黑吃黑~

470 坚持敌后武装走私的第4军团,遭遇了黑吃黑~(3 / 4)

腰后还悬着绒布包裹的千里镜。

脚下军靴锃亮。

漂亮的铁头盔扣过来,边缘垫起3块小石头,就是一口能煮又能涮的野炊小锅。

在江北漕帮眼里,吴军第4军团简直是装哔界达人。

更别提那些令人眼馋的燧发枪了。

如今的江湖,

谁要是有10个这样的弟兄,就敢找个远离城池的路口或者集镇收税,做大做强。

……

由于拉锯战,

如今江北的绝大部分区域出于失控状态。

清廷只敢龟缩在以淮安、徐州为首的几处大型城池。

吴军据守扬州、仪征2处城池,并无扩大地盘的想法。

江苏巡抚福长安乐得其见,

于是出现了诡异的一幕,

大家谁也不想打破目前的局面,都很克制,保持默契。

处于两方对峙中间地带的里下河平原,就成了一块彻底的两不管区域。

清廷不敢驻军,吴军无意染指。

原先的士绅阶层在江北会战时,被林淮生一扫空,侥幸的漏网之鱼也吓得举家搬迁。

无所事事的江北漕帮弃船上岸,窃居了原本士绅阶层的位置。

在乡村,

他们就是王。

甚至开始公开收粮、派徭役。

……

如今的里下河数县,仅剩县城尚且在清廷手里。

山东恩科出来的那批读书人担任知县。

但是,

他们也清楚命令出不了县城。

县城之外属于真空。

第4军团是大王,各路江湖帮派是小王。

……

以今年的春粮为例,

漕帮按照原来清廷的收取标准,征收上来后,三成孝敬给扬州府(吴),三成孝敬给淮安府(清)。

剩下的自己留着。

漕帮的日子好过的不得了。

不久之前,由于漕运制度崩溃,大家的饭碗丢了,结果又端上了更香的饭碗。

总之,

清吴双方都知道江北漕帮是什么玩意。

两边哈着~

但无所谓。

……

“顾老爷,听说你们要调防?”

“军事机密,不该你打听。”

“是,是。”

船队停泊岸边,士兵们持枪警戒,盯着漕帮的徒手汉子们搬运。

新茶是紧俏货。

运到京城,能卖出往日20倍以上的价格。

漕帮敢在这种生意里分一杯羹,背后自然有大人物撑腰的。

淮安督粮道于运和是其中一个。

此外,或许还有其他人。

巡抚福长安也拿一份分红,但他没有直接涉入。

三不原则:不支持、不反对、不知道。

富察家的子弟,懂正治。

总之,

战争,不破生意。

看似滑稽离谱,实际上翻开历史比比皆是。

涉世不深的人以为历史是一抹白,进入社会后又认为历史是一抹黑,

实际上,历史是一坨灰~

……

“顾老爷,一担500两是不是有点贵了?”

“贵吗?”

二当家的不敢抬杠,讪笑低头。

交割完毕,

顾少尉拿着单子,突然说道:

“这批大米要的急,你们明天就送到扬州东边的宜陵镇。”

二当家的陪着笑:

“是,是。”

……

第4军团不辞辛劳,主要是为了遮人耳目,如果每次都让漕帮在扬州城外交割。

那久而久之,

消息必定会走漏,引起麻烦。

第4军仔细琢磨过,走私大米入境对吴国有利,可以平抑粮价。

说起来也显得公忠体国,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麻烦。

即使部分人知晓,

也会装聋作哑,不至于揭穿。

毕竟,

粮价乃当前大局嘛。

最新小说: 庶子之征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妻妾同娶:重生后我当场改嫁渣男他爹 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 你们都追女主?那女魔头我娶走了 这个召唤师简直离谱 无极! 嘴毒天幕:专讲黑历史 快跑,他是贱灵根,不是剑灵根! 拥有两大神通的我,长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