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路行军速度尚可,并没有被沉重的火炮拖累。
一来不缺骡马。
辽西旗人蓄养的大牲口很多,这和关外地多人少的格局有关系。
关内用人耕地,关外用大牲口耕地。
二来利用浮力。
将物资放在缴获的平底船内,岸上人员拉纤牵引前进,这一经验来自于攻打湘西的友军,沿河行军。
……
当天,施令洋就以军法为名砍了20颗首级立威,震慑豺狼们。
兵锋进入辽北。
不断有辽东包衣来投。
本作品由整理上传~~
这些已经分不清是满是汉,抑或是其他族群的奴才们扶老携幼,个个纳头便拜,高呼吴皇万岁。
施令洋全部收下,剪辫后编入辽东军团。
旅顺包衣刘四得了个游击之衔,心中乐开了花,天天以从龙之臣自居,对辽北包衣动则打骂。
他在辽南从龙,自然比在辽北从龙的包衣要忠诚。
他只恨自己咋就生在辽南,若是生在江南,那就是股肱之臣啦。
……
大军沿着浑河上溯,沿途皆是被开垦的良田。人烟稠密,村寨毗邻。
以战养战,就地征粮。
队伍规模好似滚雪球,越滚越大。
走一路,抢一路。
辽东军团不止能敞开吃大米饭,隔一天还能吃上猪肉炖白菜。士气高涨,豪气冲天,人人抢着外出执行武装征粮的任务。
一名吴军参谋在日记写下:
凡我行军路线,沿途尸体盈野,可为“路标”。
投笔从戎3载,吾头一次如此坚信——人性本恶。让人向善需要30年,让人向恶只需要3天。
与辽东军团为伍,险招也。
……
而加入军团的包衣们却觉得特别舒坦,他们奔走相告:
“大清兵”又回来了!
虽然这些军爷们没辫子丶国号也改成了吴,但他们心里坚信这支军队就是大清第二,凶狠而暴虐。
为了积极表现,包衣们带路丶挖沟丶搭营丶烧饭丶拉纤,个个争先恐后丶奋勇向前。
傍晚,
与辽东军团大营相隔半里的吴军大营,迎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哨兵端起燧发枪,厉声喝道:
“站住,干什麽的?”
“军爷别开枪,自己人,自己人,我们都是喜迎王师的辽东良民,已编入军团下。”
“来这做什麽?”
“车上有酒丶烧鸡丶卤肉丶还有我的女儿,献给将军。”
哨兵瞪大眼睛,一时间不知该说些什麽。
巡视营区的军法官听到喧哗,赶来一瞧也是哭笑不得。
他尽量挤出一丝笑容:
“你叫什麽?哪儿人?”
“甘泉堡旗下包衣,殷东耕。”
“好,好。我会记下你的名字禀告将军,其他东西留下,这个小姑娘带回去。”
……
殷东耕连忙低声介绍:
“军爷,小芳是我亲生闺女,还没许配人家,漂亮丶听话。将军远征辛苦,帐内没个伺候的怎麽行?”
军法官忍住恶心,耐心解释道:
“马上要打盛京,将军要积蓄体力,不能把宝贵体力浪费在无谓的方面,你明白吗?”
“奴才明白。等打完盛京,奴才再送来给将军大人享用。”
“走吧。”
“是。”
刚走出两步,突然被军法官喝住。
“军爷,还有什麽吩咐?”
“拿着这张纸条,回去让施侯的人给你多升两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