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 第266章 都是蒙古人的责任

第266章 都是蒙古人的责任(1 / 4)

当然,清朝也有淡食之虑,就是有吃不起盐的百姓。

所以赵与芮降低盐价是目前最好提升产量的手段之一。

赵与芮登基前市场上六十文一斤都算低价,两百文一斤都有。

现在降到十五文出场价,卖价控制在三十文左右是没啥问题。

几日后,马光祖陆续看到有商人和小贩来批发精盐。

朝廷改制之后,无论是谁都可以来批盐,这样和元朝相比,就少了中间贩。

元朝出场价两百五十文一斤,盐商拿到后,卖给商铺是五百文,商铺再卖给百姓是八百文,让元朝后期的百姓尝了中国史上最贵的盐。

如今朝廷改制,谁都可以批盐。

最低价是五文出盐价,加税十文,也就是十五文。

比如瞿来的瞿家,本身也是当地盐商大户,他以前是每月来进盐,现在是几个月进一次。

一次进盐五万斤。

因为朝廷规定,进盐五万斤以上,是最低价五文一斤。

瞿家有自己的商铺,有自己的销售渠道,拿回去后,等于成本价就是十五文。

又没有出松江,运输成本也可以忽略不计。

瞿家盐铺以前在华亭卖八十文一斤,现在只能卖三十文一斤,每斤赚十五文。

没办法,很多商铺自己也过来拿。

有些商铺进货不多,只敢进五千斤,五千斤进价为八文,加税就是成本十八文,他卖三十文,每斤赚十二文。

朝廷的新规是,最低采购一次为一千斤盐,进价最高为十文。

进货越少,进价越高,就是防止小商铺,影响到大商户的利益。

同时对各县各地的盐铺有限制,因为拿盐没限制了,那有可能出现,一个县城从十個盐铺,变成一百个盐铺,大伙都来卖盐。

所以各县各地的盐铺数量有限制,防止太多影响销售。

本地没有盐铺位置了,你有本事,不怕运输,可以拿大量的卖到外地,甚至卖到国外。

像松江地区,因为进价加税,才十五文,也有两浙大商户,以十万二十万的进货,从海路卖到高丽和日本。

此时宋盐质量好,价格低,卖到海外也是很赚钱的。

马光祖到当地后,一面负责盐业公司的经营,同时经常用笔记录当地的实际情况。

每月产量如何,销量如何,盐户灶户对工钱和生活还有制度满意不,朝廷还要不要调整出产盐价其他有没有要改的。

他离京前,皇帝赵与芮和他单独谈过,他需要在这里写个后世的论文报告,到时回京述职时向皇帝汇报。

皇帝要知道自己的盐业改制合不合理,有没有要改的地方和问题等等。

这马光祖也是个人才,在松江盐业公司呆了两年后回京,写了数万字长的论文,在论文最后,向皇帝建议。

朝廷税收还能降五文,让利于盐商和灶户,因为他发现,宋盐此时质量好,价格低,完全可以入侵蒙金、高丽和日本及南洋等地市场,这样更能提升产量。

宝庆三年1227到四年1228年是南宋国内比较乱的两年。

赵与芮在国内丈量粮田,改制盐税,得罪了大量的地主官绅,又因为丽正门事件,还得罪了很多读书人,赵与芮以雷霆手段,加上恰当时机的龙腾钱庄事件,弄的地主和官绅们也焦头烂额,顾不得和朝廷做对,纷纷在想着如何把钱弄回来。

最新小说: 铁血虎贲战大明 开局镇杀女帝我举世皆敌 晴时踏雪覆白桥 邪能并不会欺骗你 名门正派的我怎么成了魔尊 重生末世:开局中奖3000万 凡人修仙:从八十岁筑基开始 九幽剑主 凡尘仙缘 我在大虞当杀手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