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造船防水主要就是板缝漏水。
古人先将麻纤维剁碎塞入船缝“作筋”,然后再用桐油石灰制成腻子抹缝,腻子固化后在板缝中就形成了牢固的防水粘接密封层,这种工艺完全符合现代的粘接密封理论。
还有更详细的描述:“凡灰用以固舟缝,则桐油、鱼油调厚绢、细罗和油杵千下塞舟念。用以砌石墙,则筛去石块,水调粘合。秋墁用砖砌井、铺地则仍用油灰。用以垩墙壁,则澄过入纸筋涂墁。用以襄墓及贮水池,则灰一分,入河沙、黄土二分,用糯粳米、羊桃藤即猕猴桃汁和匀,轻筑坚固,永不隳坏,名曰三合土。”
这里讲的密封剂基料不仅有桐油,还有鱼油、糯米汁、植物汁。密封的范围则包括砌墙、修井、刷墙、造墓等等,可见古时候密封技术用的已相当广泛了。古代的桐油石灰腻子,其性能虽不如现代合成密封胶好,但其价格低廉、配制方便,因而和三合土一样到现在还有人在使用。
但波斯人和大食人不是这么干的,他们那边有用到沥青。
包括成书号称公元前一千五百年的创世纪里,也有写到用沥青来捻合船缝。
赵与芮在成功分离石油之后,已经开始用沥青试着铺路和防水。
但现在没有搅拌机,铺路还是比较麻烦,工匠们则喜欢用来防水捻缝。
有了沥青之后,上面的很多材料可以减少或不用,工序也简单了很多。
当然,沥青也有不耐高温的问题,所以赵与芮这边基本用在船的内部,严防爆晒。
接着赵与芮下令开船出海,驶出十几里后,让水师试了几炮。
重炮打响时,船体略有不稳,但影响不是很大。
重炮最远距离可以打到两里多,实际在一里内命中威力最强。
但海上命中难度有点大,通常海战时双方打了几个时辰,都未必能打中几炮。
好在现在其他国家都没有宋军这样的火炮,宋军水师可以贴近了打,提升命中率。
赵与芮看了会水师的新船和新炮,心想如果解决了蒙古,就可以开启海上殖民了。
从战船上岸后,赵与芮对战船相当满意,就是没有对手可用。
他召来几个重要工匠,向他们道“下一步你们得往这方面研究。”
“船体要更高,分成几层,比如第一层有十门炮,第二层有十门炮,第三层有十门炮,或者更多的炮。”
一艘船分三四层,火炮能超过五六十门,甚至七八十门。
工匠们认真听着,不时点头,有人情不自禁看向四周,这船要放几层火炮,这船还得了打谁用的着啊连工匠们都觉得,大宋现在的战船已经无敌了。
下午从海上回到临安城,赵与芮马不停蹄,直接去了凤凰山北。
这边火器局、匠作局、机械司等各级工匠官员都在这里等着皇帝。
去年七月赵与芮确定了枪管和构造,然后让匠作局和火器局开始打造燧发枪管和枪机。
枪管早就打造好了,按赵与芮的要求,分为卷筒式和钻孔式,因为钻孔式人力经济成功太高,赵与芮最后先选择了卷筒式。
但枪管后面的枪机部份进展困难,还有不少难题经常需要赵与芮来解决。
最近工匠们又遇到难题,只能请示皇帝陛下。
等赵与芮到了现场,看到工厂里的桌上放了两部枪机。
一部是木制的,一部是金属制的,而且木制的全部放大了,约等于正常枪机的三倍。
放这么大,就是让所有工匠能看清楚枪机零件和运作。
赵与芮自己也是半吊子水平,脑海中的经验和记忆都是前世看历史网文学来的,讲了个大概给工匠们,然后由工匠们自己琢磨。
“陛下请看。”火器局侍郎唐波这时向赵与芮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