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中,林青青早已等候多时,低头弯腰,恭敬开口“殿下,宫中刚传来情报”
“今早宫门开启,守候在宫门外多日的大臣,终于得以入宫,参加早朝”
“今日早朝上,陛下没有露面,依旧还在闭关”
“陛下,已将朝廷事务全权交由太子殿下处理”
“”
今日清晨。
封锁了几日的宫门,终于重新敞开,迎来了新年的第一次早朝盛会
但这次的早朝,与以往的早朝都不太一样
朝堂上,少了不少大臣的身影。同时,也比以往安静太多,冷静的有些诡异
就像是有股无形的压抑气息,笼罩在所有人心头上。
这次早朝的主持,依旧是奉旨监国的太子殿下。但相比于以往各方势力派别因为一点矛盾利益纠葛在朝堂上吵的不可开交的局面,今日的早朝诡异般的安静。
而相比于前几日民间和京城热火朝天的议论纷纷,早朝之上,却竟无一人主动提起三皇子之事。
仿佛,像是无人知晓般
最后,还是太子殿下主动宣布了三皇子谋反的消息,同时再度传达了天子旨意。
对于此事,朝堂上并没有什么人反对,甚至纷纷附和,风向几乎是一边倒
毕竟,这个时候大局已定,谁也不想惹火上身。
当然了,也依旧还是会有些愣头青站出来质疑
质疑三皇子是否真的谋反了
质疑太子殿下是否在无中生有,想借机弑杀兄弟,稳固自己的权势
而对于这种冒出来的声音,以往一向性格态度平和的太子殿下,一改常态,赏了这位质疑的大臣一套九族消消乐套餐
于是乎,朝堂上原本仅剩不多的反对声音,也彻底消失的干干净净。
剩下的,彻底一边倒。
一边怒骂三皇子狼子野心,身为皇子却野心勃勃,丧尽天良,罪有应得。另一边夸赞太子殿下贤德俱佳,又爱民如子,此次更是运筹帷幄,拯救王朝危难于水火之中,实乃王朝中兴之幸
场面极为讽刺
得知这个消息的林江年,也并不意外。
三皇子的这次兵变太过于仓促,也结束的太快,没给任何人反应的机会。
随着这次早朝彻底给三皇子谋反之事定性,哪怕有人心中持有其他意见想法,也不敢再说出来。
同时,此次早朝上,那位太子一边下令清算追随三皇子谋反的同谋,也同时释放出了另一个讯息并不会真的赶尽杀绝
对于那些平日里虽与三皇子私底下关系交好,但并未参与谋反计划中的大臣和世家,并不会牵连到他们。
这个消息,让不少始终悬着一颗心的大臣,总算是安心下来。
而林江年,却从这道旨意中品出了另一层意思。
三皇子谋反一案,若真要彻底清算,大半个朝堂的官员,和京中无数世家的人都得被牵扯进去。
这几年三皇子在京中,在那位天子的默许下,不知拉拢了多少世家臣子,其背后的势力,依旧不容小觑。
对于那位太子来说,眼下最重要的是稳固朝廷,稳固民心。真要强行把所有跟三皇子有染的大臣和世家连根拔起并不现实,也一定会动摇国之根本。
而另一方面,这个并未参与三皇子谋反的范畴却又有些暧昧。
有点像是最终解释权在那位太子手中
毕竟,那些跟三皇子交好的世家大臣,谁还真的保证,能完全不知晓三皇子谋反的计划
就算能保证,又如何证明
若那位太子殿下质疑说你跟三皇子谋反有牵连你又如何解释
只能说,太子下了一步好棋。
只不过,这一步好棋仅靠他一个人绝对是维持不下去的。
那么,必定还有另一个人赵相
林江年脑海中,很快浮现起了赵溪的父亲
大宁王朝当今宰相赵传安
这位在今日早朝上,虽并未出声,却默认站在了那位太子的阵营的赵相。
没有这位朝中元老级别的赵相坐镇和支持,这位年纪轻轻的太子想要稳固朝堂,恐怕没那么容易
京城。
繁华依旧。
三皇子的谋反,给这个新年增添了不少谈资。
随着圣旨昭告天下,京中原本悬着一颗心的百姓也逐渐放下心来。
只是个皇子谋反而已,陛下都昭告天下,事情已经结束了,天下乱不了。
那么,自然就该是继续该吃吃,该喝喝
拜年的拜年,走街串巷。京中烟柳场所,依旧夜夜笙歌。
偶尔的,街头上会有全副武装的禁军侍卫,身后跟着一列列城防军疾步穿过。
周围的百姓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又是谁家要被抄了
一些喜欢鉴证的读书人汇聚于酒楼茶坊,指点江山,爆料着不知道从哪里听说来的内幕消息。
旁边听的津津有味,一片繁华景象。
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