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这个问题并没有多大的难度,谁都可以很快的就能够回答出来。
然而,还是有人回答错误。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回答错误并没有什么损失,或者说,在他们回答前已经提交了正确答案。
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为雍正六年,曾静宣扬雍正得位不法和十大罪状。
再次的说明,即便它只是陈述答案,依然使得本就心中嘀咕不已的人再次嘀咕起来。
他们彼此对视,来进行交流“这是第四次了吧”“五次”
但不管是多少次,真正受影响的人,他们认为是四皇子胤禛。
可是,随着他们的视线飘落,四贝勒明显没有受到影响。
仿若水幕里的人不是他。
如同以往差不多,不过,也能够体会到,就像是在看另一个人的生活。
两人的相貌相同,感同身受或许有,可真认为水幕中的是自己并不多。
胤禛是能够真切体会到这点的,他牢记心里不可当真的提醒。尤其是某些事情,过度当真不仅会迷失自我,还会失掉该有的谨慎。
像十三弟的内容可以当真,其他的则是「雍正」的事。那么,跟还是贝勒的他有什么关系呢
又不是马上让他成为雍正,该有的谨慎还要谨慎,该有的态度还要保持。至于现状,或许会改变,可又能够改变多少呢
脑海里想着这点的胤禛迅速调整好心态继续观看起水幕,认真的神色全然里面的人与他毫无关联。
原来,在流言的背后隐藏的人还与前朝有关。
身为明朝遗老的吕留良为了不给朝廷效力,便剃度出家。
然而,出家后的他并没有吃斋念佛,反倒是把时间都消耗了著书立传上面。
其中,书里面有着最重要的一块内容,便是直接从根本上否定了清廷统治的合法性。
这样的内容简直是让雍正愤怒无比。
更让他愤怒的是,岳钟琪的奏折中还标明:吕留
良在死去后,影响不仅没有消失,还非常大。当地的官员在上任前都要前去祭拜。
这宛若祭拜行为当做重要仪式的情况,使得雍正气笑了。吃着朝廷的,私下却祭拜反朝廷的人,简直是将皇帝当冤大头。
尤其是随着他将奏折内容向后看去,整个人变得更加震怒。
被抓住的曾静并没有像他的门徒,在开始时什么都没有说,反倒是立刻就招了所有的事。
他表示自己会做出那种杀头行为完全是误入歧途:“若不是吕留良的书太具有煽动性了,我怎么可能会相信他的那些歪理邪至于说十大罪状,我也是听信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的那些太监说得。要不是他们说的,我又哪里会信啊”
为此,岳钟琪在奏折中又写明了相关信息:那些获罪的太监是在流放发配的路上说的。
雍正顿时感到心惊,他没有忘记流放的地点,从京城说到广西,可谓是跨越了半个中国。
再加上流放的时间,岂不是说用不了多久,整个天下都能够听到这样的事简直是诛心之举谋划甚大啊
越想雍正越觉得这件事情要快点处理,但怎么处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