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人更是上前对着周琦一拜,道“大将军或许有所不知,王会此人品德有缺,饿死其母,乃大不孝之人。”
“邀其登台讨论孝道,岂不可笑”
一些世家学子也都纷纷发言,声讨王会。
王会脸色难看,低着脑袋不发一语,只是紧握双手,指甲却已经嵌入掌心。
看着激动的众多世家学子,周琦却是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而后说道“王会饿死其母之事,容后再议。”
“孤想知道,在王会心中,何为孝。”
周琦把王会推到台前,除了是准备为其正名以外,也是想要看看,对方是否能够把握住这个机会。
若时至今日,王会都不敢为自己发声,那么此人纵然再有才学,终究还是缺乏胆魄,不堪重用。
真要如此,周琦也没必要太过在意王会。
相反,王会若能勇敢的面对内心,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为自己申辩,才有资格得到周琦的提拔。
眼看众人尽皆安静下来,并且把视线都聚集在了自己身上,王会深吸一口气,而后缓缓抬起了脑袋。
他的脸上,再也没有了怯懦与羞愧,眼中也没有了痛苦与迷茫。
正如前面的学子所言那般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王会在母亲生前,不能给其优渥的物质条件,使得母亲活活被饿死。
若能在其死后,凭借自己的刻苦学习,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又何尝不是一种孝
假如他现在因为自责而自暴自弃,不能抓住这个机会,最终藉藉无名老死于田间,才是对父母最大的不孝。
念及于此,王会已经打算不再逃避,而是沉声说道“窃以为,孝者,顺也,不违父母之命,可为孝。”
王会话音刚落,当即就有人冷笑道“阁下此言,未免有些太过偏颇。”
“若父母让你杀人放火,出卖君主,做出有违背道义之事,是否还要一味顺从”
“如此顺从,可称为孝”
王会却是目视那人,道“所谓孝道,博大精深,岂能一言而概之”
“吾所言不违父母之命,可为孝,只是孝道的一种表现。”
“曾子曾问孔子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孔子曰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
“忠、孝、义,皆良善品德,并不能区分而论。”
“阁下所言父母让子杀人放火,行不义之举,本身便有悖于孝道,按照孔子之言,父母行不义之举,子不可以不争于父。”
“立足于义,不悖于忠,顺从父母,方为至孝。”
那人被王会这番话反驳,顿时哑口无言。
周琦反倒是来了兴趣,问道“若父母行不义之举,子劝谏而父母不听,当如何”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送命题。
王会对于孝的理解首先立足于伟光正,若父母做出有悖于伟光正的事情,劝谏又不听,怎么处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