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不忍看到汝阳生灵涂炭,希望城中军民能够主动开城纳降。
赵王承诺,城破之日,绝对约束三军,对城中大族、百姓秋毫无犯。
若换做别人,城中军民看到书信内容以后,恐怕还有些担心,城破以后对方不会照办。
只不过,袁绍也出身汝阳,在士林与民间又名声极好,所以根本没有人会质疑书信的真实性。
正是因此如此,才会使得城中军民皆人心浮动。
看着满脸颓废之色的袁术,郑泰从怀中拿出了一封书信,将之交给了袁术,说道“此乃荀公达让人送给老臣的劝降书信。”
“这封书信,直接送了老臣的府中,陛下可知形势究竟有多么严重了吗”
郑泰与荀攸之间,私交不错。
大将军何进辅政之际,为了拉拢士族,征辟了许多有名望的士子,荀攸、郑泰都在其中。
后来何进身死,董卓乱政,两人又被迫在董卓帐下效力。
只不过,两人都并非安分之人,曾经联合设计想要刺杀董卓,事情败露以后荀攸被捕入狱,郑泰却是逃到袁术这里,被其委以重用。
这么说来,郑泰与荀攸之间,也算得上是共患难的知己了。
有了这层关系,荀攸写信劝说郑泰投降,倒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只不过。
汝阳早就被袁绍围得水泄不通,袁术为了不让袁绍麾下探子进城,更是在各个紧要之地派遣心腹领兵把守,保证一只蚊子都不能飞入城中。
现在,荀攸的书信却出现在了郑泰府中,事情可就不一般了。
也就证明,城中局势糜乱到了何种境地,就算袁术硬着头皮死守汝阳,恐怕也坚持不了多久。
袁术看完书信内容,也听出了郑泰的言外之意,当即颓然叹息,默然不语。
郑泰道“老臣当日力劝陛下莫要称帝,却被罢官赋闲在家。”
“若不称帝,南方诸侯联盟不会破裂,袁绍领兵来攻豫州,周子异、刘玄德必然引兵来援。”
“正是因为陛下称帝,才使得如今孤立无援,汝阳已为孤城矣”
袁术心如死灰的看着郑泰,道“事已至此,如之奈何”
郑泰沉吟半晌,却是说道“陛下可以派人出城,将传国玉玺连同帝号,全都献于袁本初,以此为条件必能保全性命。”
“陛下终究乃是汝南袁氏嫡系子弟,袁本初此人又极好脸面。”
“若陛下愿意服软并且献上帝号与传国玉玺,袁绍必不会害陛下性命,反而会以高官厚禄奉养陛下,以收人心。”
“如此虽然会失去实权,却能富贵一身,总好过城破兵败身亡”
袁术此时已经山穷水尽,听到了郑泰的劝诫以后,脸上表情阴晴不定,犹豫许久才颓然叹道“悔不听军师昔日之言。”
“军师可愿为使,出城与袁本初商议投降事宜”
郑泰道“老臣愿往”
城外袁军营寨,主帅营帐,袁绍盘坐于凉席之上,喝着酸梅汤,吃着葡萄,好不惬意,丝毫不担心汝阳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