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曹丕又拜杨彪为光禄大夫,在初一的朝会时,杨彪位次三公之下,待以宾客之礼。又赐杨彪延年杖及冯几,允许戴鹿皮冠,杨彪都是推迟不受。
那个时候,世家几乎都选择站队曹魏,几乎没有人心向汉室,唯有杨彪始终记着自己乃是汉臣。
却说杨彪得知袁术称帝以后,也是痛心疾首。
其妻乃贤德之人,听到弟弟行此大逆不道、有辱门风之举,一病不起。
此番召集众臣,向袁绍进言处死袁术者,就是杨彪带头。
大殿之内。
袁绍看着慷慨陈词,据理力争的杨彪,脸色阴沉的有些可怕。
他本来对杨彪委以重任,寄予厚望,却没想到对方却心向汉室,极力要求按照国法处置袁术。
袁术是生是死,袁绍倒也不再那么在乎。
只不过,他却在乎自己的名声,更在乎这些朝廷公卿是否心向自己。
今日,他们能够以袁术称帝为由,极力主张将其杀掉,那么自己称帝的时候,这些人也绝对会跳出来反对。
大儒孔融亦是声色俱厉,说道“袁术妄称伪帝,不仅有悖于君臣之礼,更是有辱袁氏门风,此等大逆不道之徒,当以国法处之”
听着众人的吵吵嚷嚷,袁绍只感觉头大如斗,却也没有阻拦众人发言。
他只是在恼怒之余,默默记下那些执意要自己处置袁术之人。
等到所有人都跳出来以后,袁绍才不急不慌的开口说道“孤率军围困汝阳之际,就对袁公路承诺过,彼若愿意除掉帝号,开城投降,孤不仅可以留其性命,还能保留其王爵。”
“诸君却建言孤将其处以国法,难道是想让我袁本初失信于天下”
众臣没想到,袁绍不仅不打算杀袁术,居然还要保留其王爵。
要知道。
哪怕袁绍自己称王,当时都遇到了极大阻力,现在却要让袁术这个叛逆者保留王爵,众臣当即都想到了许多。
很多心智不坚者,想通了其中的凶险以后,尽皆悄然退后,不敢再掺和这件事情。
杨彪、孔融闻言,却是脸色大变。
他们知道,袁绍这是在挑战并且践踏汉室权威,只要能够留下袁术的王爵,那么日后朝中再也没有袁绍做不成的事情。
要知道,当初嚣张跋扈如董卓、李傕、郭汜,都不敢贸然称王。
袁绍现在不仅自己称王,还要保留袁术的王爵,一门两王意味着什么,傻子都能猜到。
杨彪眼中露出了复杂的神色,却仍旧没有选择退让,而是上前喝道“大王之承诺,较之汉室威信以及朝廷尊严,敢问孰轻孰重”
孔融也是个不怕事的人,厉声喝道“袁本初欲凌驾于朝廷之上乎”
面对孔融的指责,袁绍心中虽怒,却也不敢发作,只是说道“兹事体大,岂能妄做裁决,还当谨慎再三”
朝会散了,袁术之事不了了之。
可是所有人都知道,邺城之内即将掀起惊涛骇浪。
袁绍敬重杨彪、孔融名望,朝会散了以后,主动前去拜访二人,想要他们回心转意。
未曾想,袁绍却都被拒之门外,这让刚刚灭了袁术,正意气风发的袁绍勃然大怒。
他不敢拿杨彪怎么样,却可以弄死孔融,杀鸡儆猴。
袁绍当即指使麾下心腹谋士逢纪捏造证据,并且搜集孔融平时放荡之言,而后以“诽谤朝廷、勾结诸侯、不遵礼仪、不守孝道”为由,认为孔融“大逆不道,宜极重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