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若为私情而废公事,未来又如何在楚国立足”
“假如事情传了出去,恐怕兄长在徐州也会受到猜忌,如此岂非因小失大”
诸葛亮此言可并非危言耸听。
如果诸葛亮现在会因为兄弟情谊因私废公,事情传出去以后,别人或许会觉得诸葛氏家教如此,诸葛瑾以后也未尝不会因为兄弟情谊而这么做。
真要如此,诸葛氏以后在官场就很难立足。
这个时代,世家大族让族内弟子分散投奔多個诸侯,却不会被诸侯担心猜忌,认为同族世家子弟可能会私下勾结,出卖君主信息。
那是因为世家之间早就形成了默契,只要投奔一方君主,就绝不会这么做,否则就会牵连到整个家族。
也正是因为这种默契,历史上曹操、袁绍、刘备、孙权等诸侯,才会不介意一个家族族内子弟分投各方,反而会对真正有才学的世家子弟委以重用。
书童听了诸葛亮的这番话,不由恍然大悟,继而问道“这么说,主人是不打算见大先生吗”
诸葛亮沉吟半晌,终究还是说道“既然兄长亲自前来樊城,想必也是食人之禄,忠君之事,我又岂能拒之不见”
“汝且拿着我的俸禄其拿去购买酒菜,并且邀请城中几位有名望的将军前来一同赴宴。”
书童领命而去。
诸葛亮却是亲自迎接诸葛瑾。
“二弟”
正在客厅等待的诸葛瑾,看到诸葛亮以后,脸上满是欣喜,上前轻声唤道。
诸葛亮却是急忙拜倒于地,双手作揖,道“弟得知兄长抵达襄阳,恨不能飞过汉水,前往襄阳与兄长叙相思之苦。只因公务繁忙,实在脱不开身,不便探望,才拖延至今。”
“不想兄长反而屈尊前来,实在折煞小弟”
说到这里,诸葛亮深深叩于地上,脸上满是惭愧。
“二弟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诸葛瑾急忙上前把诸葛亮扶了起来,显然对诸葛亮如此尊敬自己这位兄长也颇为欣喜。
诸葛亮顺势起身,而后搀扶着诸葛瑾的右臂,朝着卧室伸手虚引,道“兄长且随小弟进入屋内。”
诸葛瑾也不拒绝,任由诸葛亮搀扶着自己右臂,也是颇为动情的说道“我自离家至此,也是无时无刻不思念二弟啊。知晓二弟公务繁忙,才渡过汉水前来襄阳前来探望。”
诸葛亮引着诸葛瑾进入屋内,来到一个摆着茶具的案几旁边,伸手虚引“兄长请坐”
诸葛瑾亦是说道“请”
二人坐定,诸葛亮亲自为诸葛瑾斟茶,期间看向诸葛瑾的眼神之中满是孺慕之情。
诸葛瑾许是走的久了,也的确有些口渴,一口气把茶杯里面的茶水喝了个干净。
诸葛亮见状,急忙接过诸葛瑾的茶水,再次为其斟茶。
诸葛瑾接过茶杯,却没有继续喝,而后说道“二弟可知宫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