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温定定的瞧着陈从善,闷声道“不想陈兄弟竟还有这般谋略,却是难得好就依你便是只希望你莫要负我便好”
陈从善笑道“杨世兄莫疑,陈辛陈从善的名不是那等短视之人稍后你可来攻我营,我必送世兄一份大礼。”
稍后二人分别,陈从善回营安排了些事务。
不多时,杨温果率贼寇来攻,陈从善并部下与贼人一触即退,遗留给了对方大批兵杖辎重。
由是杨温一伙人的兵势更盛,一路北行逐城破寨,而陈从善则率领麾下军队在后紧紧追赶。
同时陈从善还数发军报与州中府衙,报曰贼兵势大骁锐,贼首有杨三者,名门之后,将才之属,勇而有谋。职与之数战而不能胜,力有不逮,唯以军势徐徐逐之。或守或剿,唯望上官早备也。
贼人破掠沙角镇,职急军逐之,力战不胜,贼乃去。
陈从善的军报并未写得求援,但是字里行间却都透漏出一个意思,贼人厉害,我剿灭不了,只能暂时缠着对方不使其做大,你们这些上位者想要灭贼,就得加钱不对,是得多调兵马
是时任职南雄县尉的仁勇校尉高邈率州兵截击杨温,却被杨温设伏击溃,高邈亦被杨温阵斩于乱军之中。
后陈从善率兵赶到战场,不敢随意浪战,只扎下阵势收拢溃兵,而贼兵亦“惧”陈从善兵多势大,不得不草草退却。
其后南雄州城团练使王慎,大庾岭梅关镇守使张守礼皆次第给杨温送了人头,只把整个南雄州的高级武官都被折送,只剩下一个下阶巡检陈从善,收拢溃兵四千余,和本部人马共五千大军,徐徐压制贼寇后路,直逼的千余贼兵溃入大庾岭。
南雄州知州曾肇乃朝中宰相曾布之弟,其人清名卓著,为官多有政绩,为人称颂。
陈从善的纵敌路数瞒得过别人,却为曾肇所察觉。
待得贼人入大庾岭,曾肇单人直入陈从善军中,与他道“陈巡检,你家世代忠良,多受皇恩,何以与贼相通耶”
陈从善吃惊于曾肇的直莽,又惧与他的名声,却把自己妻子被掳一事说得,又言及贼人首领杨温之事,道非自己通贼,而是两厢同病相怜,颇有共情尔。
曾肇道“大丈夫何患无妻,汝岂可为一女子而失前程,更令祖宗蒙羞陈从善,你若真心从贼,却便杀我以明志,早入贼党若有些悔意,吾便除汝暂代南雄团练使,统帅州中一应军兵,勠力拒贼”
陈从善听得,一开始还震惊于曾肇的大胆,不过却很快就醒悟过来,这曾肇是怕他带着南雄州仅剩的成建制的五千大军也从了贼,故而前来相说。
须知整个南雄州总共不过三千正兵,又召乡兵三千,梅关守军七百余人,被杨温所率的贼寇一番搅乱,除了少部分离散乱兵,剩下的人马基本上都落到了陈从善的手里。
若得陈从善率部作乱,不但南雄州的所有官员不得幸免,就算不死于乱军,以后也要被朝廷追责治罪,整个广南路亦将糜烂,怕要重演当初的侬智高之乱也。
有道是,军将的优秀与否,全靠同行衬托。
就大宋的军将标准而言,无疑陈从善是不合格的。但是在南雄州,有着诸位同僚和上司送人头的比衬,陈从善的“名将之资”显得格外耀眼。
谨慎,果敢,不浪战,这是所有官员乃至曾肇对陈从善的一致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