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盯了两眼,没看出田世威打出什么暗示,这才转头对旁边几个亲兵喊道“擂鼓进兵。”
“咚咚咚”
隆隆的战鼓声再次响起,从一开始的密集到逐渐有了节奏感,分布在步兵方阵里的各级参将、游击等人不约而同后头看过过去。
好吧,应该说今天这仗打得倒是很轻松,伤亡不大,当然战果也不怎么样。
明军和鞑子之间似乎就是在进行一场默契的战争,双方都选择用远程武器对射,而没有出现鞑子骑兵几路冲击明军军阵的战况出现。
对于这样的对射,有严密军阵和强大装备优势的明军自然是喜闻乐见的。
只是,他们现在都已经逼近到了鞑子营寨了,后面怎么还让他们进攻
昨天不是说好了,他们只是佯攻吗
难道马芳那边打成了
正在追杀俺答汗,所以要他们趁此机会全力进攻收割人头
前方的军将有点狐疑,转头看到的除了密密麻麻的军阵,还有就是远处五色旗帜在不断向前摇晃。
在中国古代行军打仗中,很早就出现了五色旗用于指挥大兵团交战。
因为这样的大战,双方投入兵力很多,军阵的范围很大,单靠传令兵来回奔走很是浪费时间,而机会往往稍纵即逝。
红黑青白黄五个颜色组成的五面旗帜,也就是俗称的五色旗就应运而生,用他们来传达主将的命令,让前面的将官知道主将要做什么就很重要了。
五色旗是根据五行之术演变而来,根据五行理论。
“青龙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顺阴阳。军前宜捷,前用朱雀;军后宜殿,后用玄武;军左为阳,左用青龙;军右为阴,右用白虎。”
就是说,前营用红旗,中营用黄旗,左营用蓝青旗,右营用白旗,后营用黑旗。
在行军队列的时候,统帅举青旗,表示前方有山林树障,需要开路;举红旗,表示前方有烟火出现,需要防范敌人火攻;举白旗,表示前方出现敌兵,需要我军集结应战;举黑旗,表示前方出现水源,需要做好相应准备;举黄旗,表示前路无碍,畅通无阻,可以放心行军。
到了战场上,统帅根据战场变化,通过对不同颜色旗帜的运用来指挥各营协调作战。
在排兵布阵上,不同旗帜的组合代表统帅要全军布置不同的军阵。
列阵完成后,当统帅命令五色旗帜全部举起,五营将领就要全部按照战前指定位置摆好阵型,严阵以待;当统帅命令除了红旗之外的四色旗帜都落下,前营就要准备听取号令指挥变动;当统帅命令除了白旗之外的四色旗帜都落下,右营就要准备听取号令指挥变动。
此时,映入众将官眼中的自然就是五色旗帜不断往前点,这代表着全军进攻的意思,还有这隆隆的战鼓声,绝对不会错的。
战鼓敲击很有节奏感,这也是只会步卒进攻的一个信号,步卒需要按照鼓点前进,一个鼓点就是前进一步,不能多也不能少。
主帅之所以还要控制步卒的进攻节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需要控制军阵进退节奏,特别是在进攻的时候。
要是主帅一声进攻,下面士卒就死命往前跑,可能跑到地方队列前的时候就已经精疲力尽了,又哪来的力气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