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里,魏广德独自坐在值房里思索着刚才听到的消息。
辽东大灾,惨,真的惨。
不过和贾应春想的一样,魏广德这会儿思考更多的就是如何把粮食从江南运到辽东去。
九江商人不少,以往他们都是拿着江西籍官员的名帖,以求在过水闸的时候能够优先通过,只是今年不同了,大量的商船都被堵在水闸外,优先保证漕船过境,据说这是户部下的公文。
这个公文,魏广德还真知道。
他是在酒宴上从贾应春口中知道的,南方今年又是数省大旱,直接导致漕运因缺水而有断航的风险,现在只能优先保证漕船安全。
商人们找到魏广德这里求助,魏广德也只能一摊手,爱莫能助。
漕粮是什么
那是保证京城和边镇口粮的,这个节骨眼上还是不要去凑热闹才好。
只是现在,辽东又缺粮,还能怎么办
按照惯例,太仓库是肯定要拿出粮食赈灾的,只是今年太仓库存入的粮食都比往年少了不少,哪里还敢支应辽东所需。
辽东这地方,说起来也有意思,在这里没有建立独立的布政使司,仅是按照军镇模式建立了辽东都司。
建制上,辽东都司属于隔海相望的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管理,由朝廷认命的巡抚管理地方军政。
想到山东,魏广德不觉想起,好像辽东和山东的联系就是水营在负责,那边一直维持着一条沟通两地的海路。
回头问问贾应春,这次可是提出他“开海运”想法的绝佳机会,也不知道那老头到底有没有在内阁提到这事儿。
想到这里,魏广德低头看了眼书桉上已经铺开的白纸。
好吧,先前和同僚们说起辽东之事时,不知谁带的头,也说要上书皇帝请求拨银赈灾,赶鸭子上架了,魏广德也只能随大流,也说要跟着上书。
不过坐在这里,魏广德却觉得写这样的东西交上去还真是
京杭大运河现在的拥堵,其实主要集中在山东段,南直隶那边的漕运还是正常的,若是在淮安出海的话,绕过山东半岛就可以直抵天津海口。
由那里运输漕粮,应该会比堵在山东强很多吧。
还有输送辽东的粮食,也完全可以走这条路,走山东登来海道直运辽东。
魏广德坐在那里,越想越觉得有门。
现在朝中百官群情汹涌,这个时候要是抛出开海路运粮救辽东一镇百姓性命,谁敢出言反对
只要开了这个头,后面海运就可以逐渐扩大,最不济先保住现有的运粮任务即可,后面可以慢慢来。
想到这里,魏广德知道该写什么了。
别的人都是人云亦云,跟着吵嚷要朝廷拨银拨粮食,既然魏广德已经猜到朝廷肯定要拨银赈灾,那自然不用跟着他们瞎起哄。
贾应春应该会在内阁提到“海运”一事,但是兹事体大,很可能不会马上有结果,自己跟着上一份奏疏陈情海运好处,算是给他助攻。
想到就做,魏广德叫来芦布给自己磨墨,他开始思考奏疏该怎么写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