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虽然那时候缅甸的蒲甘王朝在经过和蒙元八年战争后,最终选择投降,但并不是说蒙元军队就有了击败象兵的优势。
实际上,蒙元骑兵对阵象兵,大多都是选择撤退到远处,用弓箭消耗大象背上的象兵,他们也没有能力和象兵正面交战。
缅甸有大象助战的军队对战蒙古,五万人被六百人干掉,那也不是一两次战役完成的,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来回拉锯,才取得的成果。
毕竟,蒙古骑兵不可能随身带着上千只箭矢,对付大象,还得使用专门的重箭才有可能穿透大象粗糙的象皮,对大象造成伤害。
实际上,这次莽应龙敢攻打明朝,就是因为他们以为经过训练后的战象,可以无视明朝的火器,再有小队骑兵护卫象兵,也不怕明朝仿效蒙元骑兵的战法。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他们认为明朝已经衰落了,正在走下坡路,正是趁火打劫的机会。
其实真说起来,们的判断没错,就是错估了双方的体量。
即便正在走下坡路的大明,也比全盛时期的缅甸强大。
莽应里只是想尝试用战象对战明军,而他父亲莽应龙则直接付诸行动。
因为被明军追击,为了击退身后敌军,在利用藤牌当下明军枪弹反击的办法失效后,他选择调集一百头战象殿后,准备给明军一个深刻的教训。
拿守城的明军没办法,可野战,莽应龙认为有战象的帮助,他们击败明军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此时,一百头战象排成两排,几乎遮蔽了道路和两边的山地,一直延伸到林子边。
在战象之后,还有数千举着藤牌的缅军是不,随时准备配合象兵冲锋,砍杀对面的明军。
今日率兵追击的,正是贵州总兵官戚继美带领的贵州兵马。
当看到前方缅军军阵后,明军就立即开始布阵。
前方,十余门大中型佛朗机炮被抬到阵前布置好,在他们身后则是三排鸟铳手,在之后就是刀盾手和长枪兵组成的枪盾军阵。
不多的弓箭手也组成几个方阵,准备向对面缅军进行抛射。
“后队派人进林子,找些木柴,速度快些。”
戚继美没有把握拦下缅军象兵的冲击,但狭路相逢勇者胜,他也没有退路。
若是不能尽力击败对面缅军,象兵一路冲杀的话,很可能把身后的其他明军也冲散。
不过胜负也不是靠人的意志力就能扭转的,所以他也做了最坏的打算,那就是让后军砍伐木柴准备堆在道路两旁。
一旦自己部下被缅军击败,那就马上点燃这些木柴,用大火拦住战象。
最起码,不能给缅军追杀部下的机会。
“马上把这里的情况飞报大帅,请他们速速调集大炮前来助战。”
戚继美不知道缅军什么时候进攻,此时对方貌似已经完成了进攻准备,随时都可能开始。
明军这边,经过半年的强化训练,现在明军结阵的速度已经很快了。
果然,明军后队刚刚派人进入林子里,对面就传来牛角号声,这是缅军进攻的信号。
“用火炮轰击对面战象,鸟铳手全力射杀大象上的驭手。”
有战象在前面做肉盾,鸟铳打不到后面的缅军,那就只能攻击象背上的缅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