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现在只想儘快完成魏广德的嘱託,把板升城的事儿敲定下来,免得引起更大的衝突。
等齐成催马离开后,麻贵小声对郑洛道:“大人,那忠顺夫人那里.”
“本官回去就给夫人写信,告之其中轻重,想来她不会拒绝才是。”
郑洛笑道。
“还有一事儿,大人,这毕竟只是阿力哥一家之言,可若是那大成比吉不愿意,又该如何”
麻贵忽然发现,他们联繫的阿力哥,却还不知道大成比吉的態度。
“呵呵,阿力哥若没有事先和大成比吉通气,今日他断不敢提要求。
敢提,说明之前忠顺夫人给城里传话后,他们已经有过商议,定下了条件。
给海哥儿部族,想来应该就是大成比吉坚持的条件,毕竟是她儿子,也担心之后兑现不了承诺。”
郑洛却似看穿般,笑呵呵说道。
“大人英明,一说,末將就明白了。”
麻贵急忙陪笑。
第二日,板升城周围各营,都有大队骑兵护卫著首领前往城西北方向的王庭,板升城北门也大开,阿力哥带著一队护卫向著王庭而去。
就在王庭,汗王大帐里爭执激烈的时候,魏广德也在值房里,头疼的按压太阳穴。
而在他面前,站著的是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炌、右副都御使劳堪和礼部尚书徐学謨、侍郎许国,吏部尚书王国光、侍郎余有丁。
“魏阁老,这不是一省一府一县之事,据我都察院查实,十三省大部分府县皆在县试、府试报名中把报名费用翻倍。
而这两年因朝廷推行新式学堂,各地士子眾多,才会闹出民变。
此事朝廷需雷霆手段进行治理,否则天下读书人怕是都要怨愤朝廷。”
左都御史陈炌开口催促道。
“陈大人,你都说了,各省多有府县如此,如果真要彻查,吏部哪有那么多官员进行替换。”
魏广德放下手,看著他说道,“其实你我皆是科举而来,难道不知道此事早已有之,只不过那时候各县读书人少,各家变卖家產,借贷还能凑齐科举报名所需费用。
朝廷推行学堂,是为了让百姓明智,可不是让他们都参加科举的。
礼部,之前我早就说过,各地学堂要宽进严出,须学堂考核通过,教諭才能颁发照牒,县试、府试须查验照牒报名。
如果照做,如何会酿出今日之事”
魏广德很是无语的看著徐学謨、许国二人。
对此,两人都低著头没有接话。
此事,终究是礼部做事做差了,事先没及时发现苗头。
说起来,此事和魏广德、张居正推行商税补贴各地学堂有关。
因为各地私学大多被朝廷征办为公学,又免了学费,虽然买书前前后后要掉不少银子,但大部分家庭咬牙也能做到。
於是,自然各地少年纷纷进入公学学习,而今已经持续近三年。
四五月开始,各地相继有县试、府试开始考试,而前两年入学的学子大批量涌入县衙报名参加县试。
本来这其实也没什么,往年都这样,今年不过就是多一些人而已。
可偏偏,地方上常年在报名费上是有猫腻的。
好吧,大明自开国起,科举从县试到会试,都要报名费一说,也就是官府发给的考卷,那上面可是有印章的,纸张和印尼都要算钱。
於是,朝廷对此有规定,每份考卷五百文,大约就是八钱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