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靠近明军战船的三条安宅船遭遇了最猛烈的打击,炮击结束后木盾出现了六七处破口,带上十余名倭寇水军的伤亡。
这或许也是未来二百年海战,火炮最尷尬的地方。
虽然炮声隆隆,但实际上大部分炮弹都会走失。
而被这三艘安宅船周围的倭船则看到船身附近不断有大股水溅起,显然都是那轰鸣声带来的炮弹。
“明国水军居然带著这么多大崩.”
轰隆的炮声终於结束了,但第一次炮击的影响却才刚刚在倭寇军中產生。
倭国的战国时期虽然打得激烈,但是从未出现过如此规模的炮击。
强大的大名,能够一次性使用上千铁炮手,就已经相当利害了。
甚至,织田信长在长篠合战中一次性动用三千多铁炮手,靠著壕沟柵栏击退武田军团多轮衝锋,至今仍被倭国人津津乐道。
但是,动用大炮却非常罕见。
实际上,倭国此时能量產的大口径火器是抱式大筒,口径是铁炮三倍以上的一种火器,在倭寇已经算是炮了。
也有人说,大筒或许算掷弹筒的前身。
在倭国惊嘆明军水师火炮之多时,明军战船上,炮手已经完成二次装填,而在他们面前的战船已经从高大的安宅船变成了关船。
关船和安宅船其实外形差別不大,所以明军水手自然分不清楚,但按照福船有大小来看,所以他们自然以为面前这些体积小很多的倭军战船和前面那些大船是一样的。
毫无疑问,直接瞄准打就是了。
安宅船因为船体巨大,还可以使用厚重的木盾作为装甲提供保护,而关船因为体型小很多,虽然也用木盾或者竹盾保护,但防护力当然是天差地別。
装填完成,明军炮手开始瞄准关船,隨后炮声再次在战场上响起。
如果说安宅船可以扛下明军火炮几十次打击而不沉的话,关船显然就没有这个底气了。
只是一次射击过后,肉眼可见就有六、七条衝来的倭寇关船被击中开始下沉。
显然,这是意外被打中船体吃水线附近的倒霉蛋,而那些中炮的关船则更惨,大块盾牌被打碎,露出里面哀鸿遍野的倭军士卒。
“重点打击这些小船。”
孙指挥发现后面这些倭船不似前面遇到的那些大船经打,面对现在倭船的数量优势,自然改动了打击目標。
几炮击中,基本就可以废掉一艘小船,那这里六七十条小船只需要兜上两圈就能全部干掉。
至於剩下的三十多只大船,后面慢慢打,不行就靠过去用火箭,丟火砖,烧了它。
“砰砰砰”
虽然並没有进入铁炮的打击距离,可干挨打也不是倭国人的习惯,这时候他们也开始不管不顾使用手里的铁炮弓箭,向著明军战船开火。
只是,弹丸、箭矢大多飞不到目標就掉进海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