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晴:“所以师父一直强调,说鲁菜的关键在于这个‘和’上,是这个道理”
冯正明:“对,和便是这个道理,是味道上调和,还有各种增添风味技法上的调和,最后要把各地菜系的特色也都能调和起来。”
丈夫的这套理论,罗晴听起来多少是有些难以理解。
毕竟要说做菜,罗晴确实不那么擅长。
冯正明也看出妻子不是太明白,他索性举了一个例子。
“简单一点说,比如干烧鱼,是不是要放入一些肉丁把肉丁先煸炒出油脂来,再去用肉丁的油脂去煎一煎鱼,是不是又让油脂香味和鱼调和起来
之后我们再加水,再加入其他的辅料,再进行调味,可如果把水换成清汤的话,是不是又能够把味道提升
这其中最关键的其实就是水,因为水可以把各种味道进行调和。”
冯正明举的这个例子,让罗晴很快明白了“和”的意思。
一种汇聚起所有滋味是和。
干烧鱼的煎、烧,还有最后收干汁的,这些技法融为一体也是和。
包括鱼和肉丁和各种辅料组合起来也是一种和。
这么一想,罗晴不禁感叹。
“还真被你说对了,做菜真的是处处都体现出这个‘和’字啊。”
冯正明微笑:“做菜就如同生活,酸甜苦辣咸都是生活的一部分,真实的生活就是这些调和在一起,所以好的菜也要调和这些。”
罗晴终于明白,她看向丈夫的眼神里满是崇拜。
冯正明不只是把菜做的很好,不只是传承了鲁菜那些前辈的技法和理念,更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又加以升华。
他已经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从烹饪中领会到生活哲学。
甚至冯正明所领悟的比很多老师傅都要更加深刻。
罗晴心里不禁感慨,丈夫总是体现出超出了年龄的深沉。
冯正明逗着女儿,撕下一点点的小肉末,喂给了女儿吃。
小丫头吃的还挺开心,甚至小手都会拉住爸爸的大手要吃。
当然,冯正明没有继续给女儿多吃。
看到丈夫带女儿的这一幕,让罗晴感到非常愉快。
一家三口吃了顿小烧烤,在夜色下溜达着返回酒店。
评审们都已经回来了,冯正明看到两位爷爷和师父他们明显都在酒店里等自己。
他让罗晴先带着女儿上楼去,自己去和评审们汇合。
大家一起来到酒店里一个小会议室里。
三组评审先把评分的表格递给冯正明。
冯正明仔细看了看表格上,淄博各家酒楼的评分。
看到三组评审都对栾博盛的四四席酒楼评分很高。
冯正明微笑问:“大家都对四四席酒楼评价很高,看来四四席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很深”
崔老师傅:“是啊,小栾的四四席确实做的有模有样。”
夏老师傅:“已经有过去正经官府菜席面的味道。”
冯正明:“夏师伯给了一个很高的评价。”
接着包括师父在内的几位老师傅,都说出各自的体验,大家都觉得栾博盛的四四席确实做的非常好。
倒是爷爷开口说出了一些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