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好在试通五经就已经到头了,不然真的头大。这项制度,还大有改进的余地,红利都让前面几批的人占去了。
「卿明年试经么?」邵勋问道。
「自是要试通五经的。」姬瑜回道一旁的汴梁度支都尉司马温毅忍不住看了他一眼,脸上满是佩服。
他入的是汴梁国子学,还是半道入的,目前试通三经,得授正八品文职武官。
而这个入学名额,是他父亲在秦州讨平叛乱,建立军功后得到的一一温毅乃温娇庶子,今年十九岁,母河内毕氏。
对他而言,通三经已经是不得了的成绩了,明年通四经毫无把握,盖因其日常处理运兵事务,忙得脚不沾地,下直后或假日还有各种游艺交际,根本没时间准备。
他相信姬瑜一样很忙,但这人就能挤出时间温习典籍,还有信心试通五经,真是牲口。
不过没关系,他和姬瑜走的不是一条道。
「温卿明年可要试经?」邵勋不再问姬瑜了,转而看向温毅。
「臣会试经。」能不能过是一回事,考还是要考的,最关键的是不能让陛下看轻。
「不错。」邵勋说道:「朕静候佳音。」
温毅心下一紧,完了。
陛下这么说搞不好到时候要看他的卷子,若是错题太多,可就难看了。罢了,得好好温习下功课了。
「太学、国子学每两年试经一次,为国输送贤才。少则二三十,多则六七十,已不容小视。」邵勋说道:「你等平日里大可相聚,传授下经验。同一年试通的,自有一份交情,可多多来往,结为志同道合之土,可明白?」
「是。」二人齐声应道。
总算明白今天召见他们的目自的了,合着是要他们笼络太学、国子学出身的官员,互相亲近啊。一旦形成规模和习惯,兴许以后攀谈起来,就不再纯以地域、家世论官了,因为他们身上还多了另一层标签:太学、国子学。
姬瑜还是比较聪明的,他顺着这个思路往下一想,顿时将天子的路数明白了个七七八八。
他要一步步改变选官渠道,即增加军功恩荫、武学、太学、国子学出身官员的数量一武学生要想脱离禁军体系,入朝或到地方上为官,一样要到国子学试经,其实算是一个体系的。
他们占官多了,士族子弟占官就少了。
天子压根不在意士族子弟入太学、国子学,或者从军建功,他甚至欢迎士人这么做。
他只在乎形成规矩、稳定的规矩,以待将来。
姬瑜很快离开了,温毅却被留了下来。
邵勋站到他身旁,上上下下打量了好一番,最后冷哼一声。
温毅吓得腿都快软了,不过咬牙撑住了。
「长着一副小白脸的模样,比温泰真当年还俊上几分。」邵勋心情复杂地说道:「怎么认识吾女的?」
「陛下东巡,臣在枋头转运资粮,顺着白沟水东进,去了平原,与公主有一面之缘。」温毅说道。
「非是实话,以前定然见过。」邵勋摇头道。
温毅只能实话实说:「家父从秦州、河州送了一些干蕈回来,臣送至公主府上。」
邵勋无语。
这年头就这么先进了吗?还能这么追求女人?
看来他的女儿们也挺无聊的,住在公主府里,不是看书、做女红,就是出外游艺,给了黄毛可趁之机。
罢了,女儿喜欢就行,家世也合适,问题不大。反正娶了他女儿的人,这辈子别想脱身,老老实实当好丈夫、好父亲吧,装也要给我装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