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绥有些惭愧,道:「臣愚钝,惟望大王海涵。」
邵裕摆了摆手,道:「留于京中者非止公一人,将来还要采买诸般物事,或招募贤才,都有用得上索公之处。」
裴满不悦地看了索绥一眼,还想说些什么,不过被邵裕眼神制止了。
人各有志,如此而已。
七月二十四,邵裕入宫勤见,详细汇报了出巡过程。
邵勋坐在仙居殿的葡萄架下,一边批阅着奏疏,一边说道:「有所得就行。正像你说的,同一条路,不同的人走起来,可能是不同的结局。路一一在你脚下。」
邵裕仔细咀嚼着这番话,然后点了点头,又问道:「祖父身体如何?」
「还是老样子。」邵勋看了眼儿子,意义不言自明。
「辽东那边可管得过来?」邵勋又追问了句。
「可。」邵裕回道。
「你的僚属,当清楚各自禀性与本领。」邵勋也不再多问了。
虎头二十三岁了,不是小孩子,如果还不能对底下人有粗浅的认识,那他就要重新考虑是不是给他换个地方了,比如竞争不那么激烈的益州南部或宁州某些地区。
如今看来还好。辽东的部队是他一手拉起来的,威望素著,今年不回,由王府中尉暂先领着,问题也不大。
「建国后,你那些军士如何整编?」邵勋又问道。
「编为上中下三军。」邵裕说道:「以到华为上军将军,领王府骑军三千;以吕罕为中军将军,领重甲武士三千;以侯莫陈参为下军将军,领遂选的诸部壮士二千;以郭时为郎中令,领二千人,此乃中原新募之士。」
「此世兵耶?」邵勋问道。
「类府兵也。」邵裕答道:「儿将于王都左近分赐田宅、奴婢,可传诸子孙,此辈世为军户。」
「也还行。」邵勋评价道。
四郎没钱,只能先这么干了。你让他弄募兵肯定是弄不起来的,财政上负担不起。
但他这个府兵也只是削弱版府兵,至少暂时是这样。
一万人呢,田地或许是够的,可奴婢严重不足,兴许将来部众们会他出去抢奴隶、抢财货、抢牲畜吧。
邵勋将最后一份奏疏合上。
邵裕眼尖,看到那是一份有关代国君臣的委任意见,如仆固间任单于府副督护、苏忠顺出任中书侍郎、达奚贺若接替左骁骑卫将军、王丰接任鸿胪卿(裴遐年迈致仕)、王昌留任云中太守兼领并州治中、窦于真出任少府少监、拓跋克辅出任单于府右长史、丘敦举出任供军少监、封震任单于府参军·
平城侍卫亲军被改编为云中镇,单于府从事中郎季真兼领镇将。
父亲总体是对拓跋鲜卑持收买态度,给了不少官职,虽然这些人入朝后未必就能得心应手,但终究是正儿八经的经制之官,意义非同小可,因为他让胡人看到了上升的可能。
邵裕琢磨到最后,以往有些模糊的东西豁然开朗。
「这些时日多陪陪儿妇,不用每日进宫。」邵勋将奏疏交给宫人,说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