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表演的问题。”
“对,就是那个。”
“嘿,就有点印象”
“怎么了,阿牧,哪不对吗”
李牧和刘伊菲表演完,回到监视器前回看镜头里传来的画面,摇了摇头。
因为华艺很早就开始和韩国那边合作,特别是艺人这块。
“李导,我们要复活新艺综合体嘛”
就在这时主摄和副摄们也走了过来,询问道。
原初的“新艺综合体”,代表最经典的案例就是史诗巨作圣袍春秋。
“那是镜头不行”
新艺综合体由福克斯片厂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发的该规格,其开创性在于用变形镜头,在35毫米胶片上记录还原画幅比为255:1的超宽画面,从而以性价比高得多的单机方式,逼近采用三台摄影机拼接画面的“新艺拉玛体”。
摄影们在询问道,新艺综合体已经消逝于历史中,想要完全按照这套规格去改实属有些麻烦。
难度不小。
“不需要完全复活,我们可以基于同样的技术原理实现高仿。”
李牧自然知道如果直接搬用,难度肯定不低,很多准备好的东西都得更换,但是根据技术原理高仿的话则是简单很多。
“高仿”
“我觉得李导这方案可以,高仿出来,应该花不了多少时间。”
“”
主摄和副摄轮流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导演都发话了,而且还有可执行性,自然得想办法去做了。
李牧和几個摄影师也一起讨论着如何高仿这套规格出来。
“采用2倍横向压缩比的变形镜头,和不带声轨磁条的超级35毫米胶片进行拍摄”
“266:1的原生画面中略微裁边,得到255:1的画面”
众人议论纷纷。
“一边变形镜头能推到离演员多远的距离。”
李牧提出疑问。
“李导,目前只能推到离演员3英尺处。”
“不够,我要能推到离拍摄对象19英寸。”
李牧淡淡说道,这个要求其实是有些苛刻的,但是众人也没说什么,就像档次李牧带领众人在地心引力拍出影视经典长镜头一样,越苛刻的要求越证明李牧对于这电影的好看。
只有导演要求苛刻,才可能拍出经典之作。
“李导,我试着和潘那维申光学工程部联系,看下能不能特制一个镜头出来。”
主摄主动请缨。
“行,可以的话加紧,拍摄计划调整一下,后面先把这部分戏筛掉。”
李牧点了点头,一个剧组搭配就应该这样,有问题需要解决有人能站出来,而不是什么都需要他去安排。
御用的剧组好处就在这里,大家都很默契。
“摄影风格,我提两个要求,一是镜头的运动,要像马克斯奥菲尔斯那般顺滑流畅。
二是镜头本身,镜头应当成为歌舞韵律与节奏的一部分,就像愤怒的公牛拍拳击场景一般。”
李牧看了几人,“我表达的应该够清晰了吧。”
“明白。”
几个摄影师也不是初出茅庐,都是经验老道的人了,瞬间就理解了李牧的意图。
实际上爱乐之城需要全程胶片拍摄、尽量避免后期调色与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