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边说边用眼神示意房间里的监控设备。
明面上的、隐藏在角落里的,天知道这地方装了多少监控设备。
要维持一座人口庞大城市的低犯罪率、近乎零重罪率的代价,就是每个人都生活在无形的高压监控之下。
诺亚刚才那番大胆的言论,说不定此刻已经被ai记录在案了。
如果真是这样,日后一些需要保密的特殊工作,他们可能连参与的资格都没有,在第一轮筛选时就会被直接排除。
“诺亚一直都是这么勇的吗?”菲奥在心里暗自嘀咕。
诺亚很清楚ai的尺度,所以毫不在意:“我只是表达看完这部电影的真实感受,这是一个观众最直白的评价。既然ai审核通过了这部片子,就说明它早就准备好接受各种不同的声音,不会因为我们几句话就采取行动。”
菲奥眉头紧锁:“那也得小心点。我可不想刚加入课题小组,组长就因为‘不当言论’被迫消失。”
“放心好了,不会的。”
诺亚随意地摆了摆手,心里很清楚:ai对这部电影持积极态度,些许的评价,自然不算什么。爱德华凭借这部作品,已经自然而然地进入了ai的视野,未来很可能会承担重要角色。
原因也很简单。
不管他本人是否愿意,爱德华通过这部电影,都已经成为了质疑ai安全性这一主流观点的代言人。
这部电影一出,会掀起人们对于ai安全性的担忧。
今后所有对ai持反对意见的人,都很难绕过这部电影的存在,而爱德华也将成为这场讨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对ai来说,这正好是个绝佳的机会,可以轻易地分辨出对这个话题持不同立场的人。
无论ai未来走向何方,这些数据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诺亚起身走到包厢的落地窗前,俯视着下方的师生。
“如果你还是担心,不妨看看
菲奥走到诺亚身旁,其他人也凑过来望向窗外。
下方的观影区里,许多人已经摘下了头盔。
有人忧心忡忡,沉默不语,有人正与同伴激烈争论,面红耳赤。
“一部电影能引起广泛讨论,在很大程度上就说明它成功了。”诺亚平静地说,“之所以能引发共鸣,正是因为它触及了某种社会现象或普遍担忧。”
“即使这部电影不说,也会有其他电影来说。”
“闭口不言不代表问题就会消失。能够引起广泛共鸣,恰恰说明这个问题确实存在。”
德莱亚克开口说道:“我还是相信不会发展到电影里那种地步。毕竟这部电影本身就是在ai支持下才能呈现在我们面前的。”
“引导大家讨论,说不定ai正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德莱亚克显得相当乐观。
“这是部好电影,但我觉得它带了太强的主观色彩。人类和ai本来就是共生关系,完全可以和谐共处。”
菲奥摇了摇头,维吉尔也保持沉默。
诺亚笑着说:“会不会发生,和我们关系不大。我们只是看了一部电影。导演本人都不着急,ai也不着急,我们又何必着急?”
“与其纠结这些,不如好好想想我们接下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