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不管是苏氏集团还是和记黄埔集团等等,总部都在香江这边。
这里,也是他的地盘。
“这点说得也是,说到胆子这块,老板你就超越了香江大部分人,就我所知,在1983年到1984年间,像老板你如此大规模地收购地皮、商业大厦等等,就只有你了,像和记黄埔那些,这两年也不过是小小地购买了一小部分,根本不敢大肆购买。”杨朝业赞同道。
除了苏氏集团,杨朝业也知道,老板旗下所有的企业,基本都不断往房地产投资,不断加大筹码对房地产业的物业持有。
甚至,和记黄埔那边持有的物业,比苏氏集团这边还多,据他了解,和记黄埔从房地产低潮开始收购物业,到《联合声明》发表前,足足收购了近两百亿的地产物业、地皮等等。
而这些地皮物业,如今已经翻了一番,也就是说,两百亿的市值,直接变成了四百亿的市值。
这种暴涨,是难以想象的。
这一刻,杨朝业也不得不感慨,老板赚钱,太容易了。
如今,经过了两年的时间,终于有回报了。
这就是老板前瞻性,放其他老板那里,谁敢这么做?
在香江,就算是李加诚、包裕刚等人,都不敢这么做。
而像汇沣银行、怡和洋行等,更是不断进军海外,企图将重心从香江转移到海外,因为他们对香江的未来没有任何的信心,只是因为他们的主业都在香江,这才无奈地留在香江而已。
如果真的有机会跑路而没有什么损失的话,这些英资企业,早就跑路了,哪里会等到现在?
当初苏城让杨朝业等人不断收购的时候,杨朝业、韦理等人还提出反对意见呢。
不过,这些企业都是老板的私有产业,就连港灯集团这种公共事业上市公司,老板持有的股份,也差不多持有一半的股份。
平时,老板虽然不管事,可在关键的时候,还是要以他的决定为主的。
那时候,不管是杨朝业还是韦理,都感到有些无奈。
可当《联合声明》出来之后,这些苏城旗下的大将,却是对苏城佩服得五体投地。
看看,这才是真正的英明决定。
此时此刻,这些高管也终于知道,为什么老板能够赚这么多钱,而他们只适合当职业管理了。
如今,像韦理、张启正、杨朝业等人,哪个不是亿万富翁?
以这些人的实力,随随便便都能创立一家大型公司。
可却没人这么做。
因为他们觉得,在苏城旗下当一名高管,当一名执掌人,更加赚钱。
而去创业,可是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了。
从这两年时间里,就知道了,香江众多的企业中,亏本的可不少。
他们创业,不一定真的能赚钱,甚至可能会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