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盛唐挽歌 > 第121章 钱!钱!钱!

第121章 钱!钱!钱!(2 / 4)

边军的粮食基本上都是所在地自己解决,但是军饷这一块,都是以“春衣”和“冬衣”的形式发放的,很少直接给绢帛或者铜钱。

边镇造血能力不足,哪里有那么多绢帛发放只能靠中原持续输入。

而所谓的“春衣”和“冬衣”,也并非都是军装,甚至都不是成品衣物。很多时候都是发一些半成品的布料,直接给裁缝就能做成衣服。而“冬衣一套”这种军饷,其中包括的不仅仅是衣服,还包括鞋子帽子。

也不保证是全新的,旧衣服就按折旧的价格算,自成体系。

如果要发军饷,那么就要专门的货物,尤其是扬州府比较畅销的绢帛、织锦等物。这些确实比较难搞,因为扬州府虽然有很多规模不小的纺织工坊,但一直都是被朝廷这么持续索要,府库里的存量并不多。

这些工坊属于国家不假,不过其中的织工很多都是为了“学技术”而来服色役的,人员流动性极大生产效率并不高。

朝廷不给工钱,这些人的劳动积极性也不高,很多时候就是一两年换一批人。

而民间的作坊,规模越来越大,郑叔清却也不能带兵去别人库房里面抢劫啊除了收“市税”外,依然需要用别的东西去民间交易,最多压压价罢了。

商品是劳动的结晶,这也就意味着,无论绢帛也好,铜镜也好,纸张也好,都需要劳动来创造,它们是不可能凭空变出来

“唉”

郑叔清长叹一声,他在等着朝廷清算自己的公文下达,然后就可以脱离苦海了。

至于筹集不到的军饷,呵呵,谁有本事谁去搞吧,反正他已经躺平摆烂了。

郑叔清已经摸到了李隆基办事的风格,只要谁把他的私事放在公事之前办了,那么事后哪怕被惩治,也一定不会被一棍子打死。前面几个月朝廷虽然请款很多,根本无法完成。

但是郑叔清一直是“急基哥之所急”,基哥的事情排第一位国事排第二,能做就做,不能做那只能放着。

“郑使君,朝廷派使者来了。”

郑叔清的一个佐官,小心翼翼的说道。府衙的书房里,安静得针尖落地可闻。

“还是来了啊。”

郑叔清微微点头,朝廷两次催要军费,扬州府都只给了十分之一都不到。中枢下令收拾自己才是正常的,要是“不收拾”,那就是将来要旧账新账一起算了

那后果不是他可以承受的

郑叔清毕恭毕敬的来到府衙大堂,就看到经常外派到各地宣旨的内给事牛仙童,正昂着头,面色倨傲的看着房梁。

郑叔清心中一沉,只要看牛仙童的模样,就能猜到这份圣旨的内容如何了。

可以肯定不是升官。

“郑使君,接旨吧。”

牛仙童冷冷说道,一只手拿着圣旨递过去,却死死抓着不松手

你这样我踏马怎么接旨

看到这一幕,郑叔清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

自古公公好威名,这一位大概是觉得不收钱面子过不去吧

郑叔清心中暗暗揣摩,这钱到底是给呢,还是不给呢

他家境殷实,为官多年颇有家资。出钱打发一个死太监,完全不是什么问题,洒洒水一样。

只是很多钱可以给,很多钱却不能给。这是一个态度问题。

为了给自己脱罪,郑叔清是打算将来回长安以后,上书为自己哭穷的

如果“打赏”宫里派来传旨的太监,那基哥知道了会怎么想

会不会认为他郑某人在扬州这个花花世界里玩得不亦乐乎,指甲缝里漏一点出来都是金山银山所以不吝啬打赏宦官

想到这里,郑叔清换了一副面孔,义正言辞的呵斥牛仙童道“大胆内侍竟然敢向刺史索贿本官回长安定然要参你一本”

听从这话,牛仙童一阵错愣,完全不明白为什么郑叔清要说这话。

听闻这一位也不是什么为官清廉之辈啊你在这是装什么大尾巴狼呢

“不识好歹,你就等着发配岭南吧”

牛仙童将圣旨塞到郑叔清怀里,转身便走

最新小说: 十里芳菲 惊悚游戏:女诡怎么都是我前女友 开局得到九本天书罗天 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 杏山仙寨 终极:这个时空我守定了! 我自九天来 天行剑祖 修仙从养蛇开始 疯魔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