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范宁初次窥见神秘后,认为其原因在于,有知者的核心为“隐知”和“灵感”,而艺术家直接占了一个。
现在来看,这只是最表层的原因
这个世界艺术家的高地位以及世界文化艺术产业的繁荣,恐怕和各大非凡组织和掌权者更有意的推动和促成有关。
尤其对比神秘侧和艺术侧的两个重要节点
讨论组成立的时间,略等于蒸汽革命完成的时间,略等于本格主义开始的时间。
讨论组发现这一现象的时间,略等于本格主义结束,更繁荣的浪漫主义开始的时间。
“在这样无可辩驳的客观事实之下,各非凡组织开始正视这一问题。”维亚德林说道。
“大家对艺术事业繁荣这一概念作了解构分析,发现其大概可以分为两类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如艺术家的诞生、成名和死亡;如艺术作品的问世、传播和反响。”
“于是,为更合理地对艺术家作出价值评价,引导人类艺术事业的走向繁荣,找到一种可起到指导作用的理论十分关键。”
“讨论组顺着这条线索研究,发现古代学者们其实在一些隐秘典籍中已体现出了此类思想,他们吸收了这些理论,结合神秘主义和艺术实践需要,定义了格的概念。”
“格,指艺术家或艺术作品在历史长河中被世人认知和铭记程度的总和。”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推论出格的几个重要特性。”
“首先,既然格是认知和铭记的总和,那它在一个人死亡后依然可以存在。艺术家和艺术作品都具有格,总体而言后者依附于前者,但两者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大师的作品目录中可能也有冷门作品,某些在艺术史中处于二三线地位的艺术家,也可能出现那么一两部名气足以和大师比肩的传世之作。”
“其次,虽然格的评价是主观的,但它是一种集体主观。讨论组或考察团并没有权力决定一个人的格是高是低,能决定的只有历史长河中认知和铭记他的所有人,就拿刚刚的主题探讨举例,与其说我们是在评价你的格,倒不如说我们是在凭经验测量你的格。”
“最后,格时刻在变,有时难以预计,可又存在宿命式的因素。艺术家死亡后他的作品目录已经定型,这些作品既有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默默无闻,却百年之后被世人发现价值,也有可能流行于当下市井之间,却在十年二十年后逐渐被人遗忘”
维亚德林此刻语调变得意味深长。
“看起来,世人如何认知你的格,这似乎具有不确定性,一位勤勉纯粹的艺术家,或先锋理念的开拓者,可能究其一生格的层次都不如那些在市井中获得广泛追随之人”
“但把时间拉长,历史总会给长眠者一个公正的评价。”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