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就到了这个问题了”卡普仑手中动作停滞。
他还以为这是范宁教学中最后才能回答的“终极问题”呢。
才讲完基础模型,两组概念,就开始要自己回答它了
不过卡普仑这种金融从业者的头脑显然不简单,他明白这肯定和范宁讲的圆周运动有关系,于是他重新做起这个动作。
突然,他意识到了什么,眼神一亮。
“一回事,它们是一回事,至少22和24拍是一回事,它的拍点、击拍线和反射线,就是您这里的第一落点、第二落点、点后运动以及点前运动。而所谓点状挥法和线状挥法,只是那个圆圈的变形程度不一样”
“具体点,怎么个不一样”范宁问道。
“嗯如果我想让风格欢愉、节奏明快一点,我把它划得更不圆一点,就变成了偏硬的点状挥法;而如果是抒情或哀伤的段落,我把它划得更圆弧一点,就变成了偏柔的线状挥法”
卡普仑心中开始隐约兴奋起来,就连希兰也开始大脑飞速运转。
这两种指挥中最常见又截然对立的挥法,竟然本质是一样的都可以用范宁那套理论解释
为什么从来没有哪位教授这么谈到过
“很好,那我再出一道题。”范宁笑道。
“我想指示乐队下一拍出来重音,怎么做”
呃,这自然是拍子幅度挥大一点。卡普仑条件反射般地想开口,却立马闭嘴。
力度为什么范宁教授不出速度,而出了一道力度题
难道力度也和这个运动模型有关
“给个提示,无论重音弱音,肯定都意味着变化。”范宁说道。
卡普仑这次思考了很长时间。
“再给个提示,点后运动减速,点前运动加速,它们都存在加速度。”
“改变圆周运动那两个锚点的位置”卡普仑突然兴奋道。
他的表情隐约开始激动起来“等等等等让我推理一下,要的是重音,那就是变强增加力度,所以加速度要更大,这部分时间就要短些,或者说之前要有更多蓄力”
“莪知道了,把最高最慢点,也就是您说的第二落点的位置后移比方说,从最上方12点钟方向挪到2点钟方向”
“这样一来,我在回归最下方第一落点时变得更近了,这一段点前运动累积的力量自然而然地更持久一些,我都不用刻意再用力,就明确地向乐队给出了下一拍重音的提示”
“仅仅只要打破点前运动和点后运动的对称性,我就能随意地作出力度变化”
范宁简单的一组动作和两个提问,就如在卡普仑平日迷茫的思绪冰层中投入了一块炭火,让它们迅速开始从中间消融了
卡普仑走来走去,连声自语“那如果我把第二落点前置,那么离第一落点过远,下一拍自然软绵柔和,乐队就知道要弱奏了”
“而第二落点越是后置,给第一落点的打击就越狂暴,这样我可以按照我的情绪任意作出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