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她轻呼了声疼,卿母又松开给她搓揉,“你的嫁妆我老早就在打点,你阿婆阿爷三姑六婶的前几日听了信儿都往这边赶来了,也给你运了不少嫁资。我估摸着你自己打点不出个什么来,这些天没事就在家里跟嬷嬷学学绣花罢,好歹绣出几个肚。兜,也算增添你们夫妻之间的趣意了。”
“娘你在说什么呢?!”卿如是被她搓得耳梢发烫变红,此时连带着红到了侧颊去。
卿母低头看她,“早晚都得知道,你出嫁前我还得再教你这些的。羞什么,也不小了。”
卿如是倒也不是不知道,只是从未与人明着谈过这些,脸皮薄,一说就红。
两人聊了会话,又寻了个绣艺高超的嬷嬷指给卿如是,让她从明天起就开始待在家里认真学绣花。
待卿父上完朝回到家,卿母向他交代了清晨月陇西赠的礼。几人用过午膳后,卿母回屋午睡,翻来覆去睡不下,惦记着要再多给卿如是添置些嫁妆,她整日里就晓得看书练武,半点不经事,嫁过去若是再少了家底撑着,受了气怕是都不知道。
越想越后怕,卿母坐起来,在外间坐定,吩咐嬷嬷去把库房的册子拿来。
嬷嬷应声,刚走出几步,正好听到急促的敲门声。她赶忙开门低声呵斥,“做什么,着急忙慌的?!夫人正愁着,莫扰了去。”
前来传话的是名小厮,先笑着告了罪,才轻声在嬷嬷耳边禀报。
“什么?!”嬷嬷先听了一耳朵,吓得瞪大眼珠子,笑得合不拢嘴,一时也忘了要细声说话,“千、千真万确?!”
小厮颔首,“千真万确!”
卿母听见动静,微皱眉站起身来,“怎么了?”
嬷嬷转过头就回禀卿母,脸上尽是激动与喜色,“月府也没来个人说一声,这才纳完吉,一双大雁还在院子里扑腾呢!怎么又跟着一声不吭地来下聘了?夫人,那抬聘礼的杠箱都排到后街去了!咱这府外整条街道都被堵得水泄不通!世子派来维持秩序的侍卫就有好几十个……!老百姓们都争着出来看热闹呢!”
“整条街……?!”饶是卿母这等见过大世面的人也没顶得住这消息的震撼冲击,脚底生不留地一滑险些栽倒在身后的圈椅里,她捂住嘴惊呼,“天哪……我是招了个女婿还是招了个财神啊。”
虽然满扈沽城的人都晓得月氏有钱,但这钱终究没落到自己怀里,不知道轻重。陡然落到自己怀里,这谁顶得住?!
“快,快吩咐人都去前院里帮忙!我一会就来!”卿母按着胸口,赶忙招手唤嬷嬷,“如是在做什么?”
“刚听皎皎说好像在院子里逗那两只大雁玩儿呢。”嬷嬷笑回。
“这个时候了她还玩什么大雁?!多大了也不嫌丢人!真是愁死个人了,怎么好像要嫁出去的不是她似的。”卿母恨铁不成钢,“赶紧去把她叫进来!世子多半又跟着下聘的来了,待会看见她蹲地上玩大雁成什么体统?叫进来给世子倒倒茶也是好的。”
身边丫鬟应是,赶忙出门去招呼了。
“老爷呢?老爷去哪儿了?”卿母又紧着问嬷嬷。
嬷嬷笑了笑,回道,“老奴方才还没说完呢,带人来下聘的是月氏族里的老学究,亦是儿孙满堂,多福多寿之人,早些年还得女帝看重,请他入仕,但此人颇有风骨,婉拒之后便待在扈沽山研究学问。老爷刚带着人亲自出去迎了,收下礼单之后就去了正厅里说话。”
卿母一口气提到心口来,隐隐有些猜测,忙低问道,“可是写《月氏百年史》的那位先辈之子?”
“正是!”嬷嬷笑道,“老爷惦记着见这位学究多少年了,世子当真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