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待他离去少时,曹叡招人奉来膳食时,便以秦朗至半宿而无案几迁罪宫人,将左右在候者皆杖三十。
这也是寻常之事了。
曹叡好律法,尤喜揭人之过,不乏以小过论死者。
夏侯玄来得很快。
作为天子仪仗中掌骑从的散骑黄门侍郎,他自然是在朝会之前便提前赶来宫禁等候,领骑护天子仪仗临朝。
夏侯玄仪表出众、气度弘雅,虽然方听闻今日罢朝而天子独召他入见,且沿途见许多宫人被杖责,但近前仍颜色不变、依礼参拜。
曹叡见了,忍不住暗赞了声。
又以他近日折节向学,心中好感大增,乃令人设座且以御膳赐之。
待食罢,方让他细细将与会李简所一一道来。
或许是先前听了秦朗之,曹叡心中有所准备,故而在倾听之时,对夏侯玄及汉军在河西设学堂教化黎庶、以弓箭社守境安民、以蜀科遏制豪右侵凌少智弱力者以及轻徭役薄赋税等善举并不动容。
就是等夏侯玄说罢后,他紧接发问了句,“以泰初之见,彼李文策入关东后,辞多有誉美逆蜀而直我国在
河西施政之弊,此乃为逆蜀鼓动人心乎彼乃细作乎”
“回陛下,臣与李文策不过一面之会,故而不敢断。”
当即,夏侯玄起身行礼作答,“但臣窃以为,李文策所乃阐述事实,并非夸大其实。故臣斗胆谏陛下,当务之急非深究彼是否乃奸细,而是以河西为鉴,思虑如何弥补我国政令得失也。”
“善”
闻,曹叡不由拊掌而赞,笑颜谓曰,“闻卿自长安归后,折节向学、不复空谈,今闻卿,果如是也”赞罢,犹轻声勉励了句,“卿乃朕谯沛故里,夏侯氏与朕宗族世为婚姻,卿父乃国之干城,卿当勉之。”
此话甫一落下,夏侯玄当即伏拜于地,涕零而道,“臣,必不负陛下之望”
是的,曹叡之不亚于在声称,只要夏侯玄保持上进之心,日后他必然效仿昔日魏文曹丕与夏侯尚故事,将之倚为腹心。
其实,夏侯玄不知道的是,曹叡有了这样的心思,完全是因为魏国如今难敌巴蜀与江东两线夹击,又见再无宗室督将镇边,故而才生出启用元勋之后之意。
不管怎么说,论忠节这方面,夏侯氏至少要比其他人更他值得信赖。
“不必如此。”
曹叡亲自起身来扶,且是把其臂以示亲昵,“此间无事了,且告退罢。”
但夏侯玄不动。
乃是犹豫了片刻,再度俯拜而道,“陛下以勉臣,臣铭感五内,亦不敢求安身而不直。陛下,臣虽位卑人轻,然不敢不忧国,此些时日思得一谋,或能为陛下破贼吴参详。”
咦
竟要献策破贼吴
闻,曹叡微讶,侧头见秦朗亦满脸茫然时,心中不由愈发好奇。
自归入座后,才颔首而道,“卿且入座,详之。”
“唯。”
r夏侯玄依入座,将心中所想细细道出。
“陛下,自逆蜀兵出陇右后,日渐兵盛,不日必然来犯我关中。我国已失凉州,兵将不复旧日之锐,若不以举国之力以赴,恐难御逆蜀西来也。而贼吴与逆蜀互盟,相互策应入寇,令我国不得已两线作战,故臣窃以为,御逆蜀必先破贼吴也。”